陳圓圓的毅然離去,雖給吳三桂該來了不快,但是並未使他懸崖勒馬。這時,由於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深投降了吳三桂,吳三桂便不費典吹灰之力得了雲貴兩省,他更頭腦發熱起來。馬上就派手下大將王屏藩領兵去攻四川。四川巡托羅森本來就膽小如鼠,聞得吳軍到來,竟競在提督鄭狡麟慫恿下,大開城門,吳軍又輕易占了四川。那被吳三桂命令帶兵去打湖南的胡國柱等人也是處處得手,先占株洲,後占長沙。嚇得湖南巡撫盧震丟魂失魄逃奔嶽州去了。此時康熙派往湖廣剿逆的都統朱滿、覺羅巴爾布等本已抵境,偏又懼吳軍威勢不敢交鋒,那胡國柱、馬寶等卻知道不能坐失良機的道理,又閃電般占了常德、嶽州、衡州、等地,吳三桂又得了湖南。
吳三桂起兵後,隱匿在各地的吳三桂黨羽紛起響應,吳三桂不過數月,便占了南方六省。到了此時,那與吳三桂早就勾結—起的耿精忠也扯掉了效忠朝廷的假麵具,起兵叛亂了。他將福建總督範承謨拘禁之後,迅速派出三路兵馬:東路由總兵曾養性領兵,進攻浙江的溫、台二州。中路由督統馬九玉領兵進攻金華,西路由白憲忠領兵進攻江西的廣信、建呂、饒州。這耿精忠與吳三桂密切配合意欲把那富庶秀美的江南一口吞進腹中。
耿精忠叛旗一豎,頓使吳三桂心花怒放,唯尚可喜並不響應,頗令吳三桂惱火。他便致函尚可喜,說盡甜言蜜語,引誘尚可喜一同叛亂。不料尚可喜竟將吳三桂寫來的書信轉呈康熙,同時將他派來的下書人拘禁起來。吳三桂聞此勃然大怒,急給耿精忠送一密函,叫他立即去攻尚可喜。耿精忠便與潮州總兵劉進忠及占據台灣的鄭經聯絡停當,便從水陸兩路夾攻尚可喜。
3 得道天助——康熙帝再次反敗為勝
年輕的康熙皇帝臨危不亂,指揮若定,也唯有這樣才能扭轉暫時不利的局麵,他又一次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兩軍交兵勝敗的決定性因素究竟是什麼呢?
康熙皇帝坐鎮京師指揮平定逆賊的戰事,雖前線軍情緊張,卻穩如泰山。他諭令兵部每隔四百裏設一驛站,各地軍情均有快馬郵傳,那吳三桂和耿精忠的一舉一動,皆能很快傳至禦前。他每天收到軍報三、四百件,全部親自處理,不勞他人。因此,戰事進行情況,他都了如指掌。當南方各地雪片般的告急奏折傳到京師,在王公大臣中間引起驚慌之時,康熙的頭腦卻十分清醒。他審時度勢,重新調整了軍事部署,加強了平判力量。他任命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命他協助順承郡王勒爾錦由湖北進攻已被吳三桂軍占領的湖南。同時任命安親王嶽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領兵進攻犯境江西的耿精忠的軍隊。任命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領兵赴浙江進討犯境浙江的耿精忠的軍隊。任命貝勒洞鄂為定西大將軍,協助經略大臣莫洛,由陝西進攻已被吳軍占領的四川。任命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將軍,領兵鎮守江南策應以上四路。
康熙從容布置完,又接到廣西將軍孫延齡殺了巡撫投降吳三桂的奏章,因又下令封尚可喜為親王,他的兒子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尚之信為討寇將軍,命他們與廣西總督金光祖會同討伐孫延齡。聖旨發出以後,康熙離座起身,大步走向弘德思按時去聽大學士熊賜履的日講去了。不料一匹快馬流星般馳進京師,奏報:“陝西告急!”原來是那康熙倚為棟梁、派往陝西前線督理軍務的經略大臣莫洛,被陝西提督王輔臣誘殺了。這王輔臣是吳三桂的養子,兩人關係當然非同一般。吳三桂發動叛亂後即給他送來招降密函。他雖表麵上將那密函呈給了康熙,做出效忠朝廷的樣子,暗中卻早已籌劃步驟投降吳三桂了。偏那莫洛由京入陝後,倚仗宮大權重,對王輔臣大發威風,任意訓斥。且欲以滿人代他提督職務,就更促他下了最後決心。終於在莫洛領兵到達寧羌時,設計誘他中了圈套,結果了莫洛性命。此時那被康熙派去協助莫洛的定西大將軍洞鄂已到陝西,誰知他更是無能,得了莫洛被殺的軍報,竟嚇得不敢前進了。
王輔臣叛清投吳,給清廷帶來了極大威脅。因為陝西介於四川和北京之間,失去陝西,四川的吳軍便可由此繞道進犯北京。康熙閱罷奏折,深感情況嚴重,康熙眉頭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