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康熙(4)(2 / 3)

吳三桂接讀康熙聖旨的次日,幽靜的萬卷樓前一反平日氣氛,突然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忠勇中營總兵馬寶身挎腰刀,虎視眈眈,在樓前不停腳步往來巡視。 萬卷樓上,吳三桂正在召集親信將領會議行止。

老謀深算的吳三桂這時端坐於太師椅上,顯得無可奈何地說:“本藩日前上疏請求撤藩,一片丹誠,今蒙皇上恩準,就要撤往山海關外了……”

胡國柱高聲叫道:“撤藩無疑是調虎離山。我們離開雲南,無兵無權,還不是任他擺布。”

吳三桂“啪”的一拳砸在桌上,佯怒道:“住口!”

此時,萬卷樓下忽然喧嘩起來。原來是雲南巡撫朱國治奏欽差折爾肯、傅達禮差遣,來問王爺準備何時啟程,被橫眉立目、驕氣逼人的馬寶攔在樓外,不許近前。

朱國治和顏悅色,問道:“為何不準我麵見王爺?”

“不準就是不準!”

“我有要事陳稟。”

馬寶敵意地盯著他:“何不去找二位欽差陳稟?他們一來你不是就去麵見了?!”馬寶知道,這雲南巡撫朱國治也是力主撤藩的一個。在他看來,主張撤藩之人統是王爺的對頭,皇上的奴才。朱國治昨天去折爾肯和傅達禮下榻的賓館拜會欽差,就是有力的佐證。他想,有什麼要事?無非是有益皇上,有損王爺!馬寶恨不得抽出刀來,將朱國治結果了性命,怎會放他進樓去見吳三桂呢?

朱國治卻不知馬寶如此心腸,猶正色道:“誤了大事,你——可擔待得起?”馬寶鄙夷地“哼”了一聲,說道:“小小的巡撫,擺什麼臭架子——滾!”朱國治氣得渾身發抖,憤然轉身離去了。

萬卷樓上,吳三桂假戲真做,已將眾將的憤激情緒逐漸引向高峰。他一雙渾濁的眼睛直視著胡國柱問:“莫非你們敢謀反朝廷?”

胡國柱尚未答言,夏國相走上前來,說道:“不反,王爺的身家性命就不保了!”

吳三桂又轉向夏國相,問道:“你說什麼?”夏國相沉靜地說:“反。”

吳國柱、吳應麒、吳國貴等齊聲叫喊:“反!反!”

夏國相見吳三桂並不激動得拍案而起,恐他的猶豫壞了大事,又重申道:“王爺,反了吧!”

吳三桂卻說:“聖人說,君叫臣死,臣就該死。如今,皇上並沒叫我去死,隻不過是詔諭撤藩,怎能去反叛朝廷?此事本藩絕不會做,再不要提起了。”

夏國相道:“撤藩與叫王爺去死無異,與其受製等死,不如死裏逃生!”

吳三桂搖搖手止住他的話,問道:“何以見得?”

夏國相在吳三桂眼中一向是個“相才”,既能衝鋒陷陣,又能運籌謀劃。他很想聽聽夏國相的陳述。

夏國相道:“今春以來,天上多次出現彗星,京師迭連地震不止。天怒於上,地裂於下,預兆清朝氣數已盡。王爺此時興兵滅清,上符天意、下合民心。” 吳三桂輕輕捋了幾下花白的胡須,靜靜地等待他說下去。

夏國相又道:“昔日朝中猛將如雲,如今已是死的死,老的老,無一人可與王爺爭雄。八旗佐領參將,競相聚賭玩鳥,已無軍力可言,一擊即潰。如此良機,怎能錯過?”

吳三桂點點頭,說:“本藩也曾想過,雲南地險財富,可稱地利。天降彗星,可稱天時。諸公耿耿忠心,可稱人和。這天時、地利、人和……”

“三者齊備。”

夏國相道:“此時不反,更待何時?”他已看出,吳三桂心中早已在籌劃造反了。

吳三桂卻仍說:“我等身受皇恩……萬萬不可莽撞……”這時,已揣摩透吳三桂心思的夏國相,叫了一聲“王爺!”湊近他的耳朵密語了一陣。

夏國相的耳語使吳三桂麵露喜色,不住點頭說:“就照你所說去辦……”

雲南境內風雲驟變。吳三桂殺了朱國治,囚禁了欽差折爾肯等人,開始緊急備戰。

2 不祥之兆——陳圓圓反對吳三桂起兵

大敵當前,眾大臣態度或溫和或強硬莫衷一是,然而康熙再一次決定迎接強敵的挑戰。而吳三桂是陳圓圓怎樣的一席話下在猶豫中起兵的?

這天,康熙和一群文武大臣正在養心殿討論如何滅藩。康熙平靜地問禦前王公大巨:“吳三桂已是反叛了,卿等看這事應該怎樣處理?”這時已升任大學士的索額圖說:“吳三桂反叛,皆因撤藩所致。”他瞅了一眼兵部尚書明珠,說道“應將主張撤藩之人加重治罪,吳三桂或可罷兵。”明珠聽了此言心中一震,正欲駁斥,卻聽康熙嚴肅說道:“撤藩是朕的主張。照你的說法,難道應先治朕罪以去討好吳三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