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打擾丁梓秋讀書,丁府大門緊閉,一律謝絕諸人上門送禮致賀。唯一例外的是,放榜後第二天,宋姨娘親自攜著丁梓秋上周家向墨蘭致謝。前日太守府的下人來周家告知,所以墨蘭這日便沒有去花田,在家裏候著二人的到來。
這日辰時剛過,宋姨娘與丁梓秋便來了,身後跟了幾抬大禮,前麵丫環們提的是絹布糕點,後麵仆從們抬的幾個大紅木箱子。紅木箱子將仆從們肩上的扁擔都壓得彎彎如月芽,看著就沉甸甸的。
宋姨娘從身後跟著的丫環手裏接過糕點,含笑遞給李氏,寒暄幾句,後麵的大禮,竟然全是送給墨蘭的,將她心裏對墨蘭的感激表露無疑。
別說李氏了,墨蘭看得都是一陣愕然,可因為在場的人多,宋姨娘又極為熱情,她也就不好多說什麼,微嘟著嘴瞪著丁梓秋,帶著些責怪,怪他怎麼不替她攔著些,不過是件小事,哪裏用得著這麼多禮?
丁梓秋衝她吐舌傻笑,雙手一攤擺了個無奈的臉。
幾場考試過後,丁梓秋瘦了不少。大概是因為休息不好的原因,眼下帶著大大的熊貓似的黑眼圈,雖然有些倦意,目光卻炯炯有神,臉上神采飛揚的,笑容中洋溢著從未有過的誌得意滿。
墨蘭這才衝他安心的一笑。她沒有說什麼,丁梓秋明白她笑容裏的含意,那是對他的讚許,愈發笑得張揚。
墨蘭與丁梓秋的這種交集,落在周舫之眼裏,就是眉來眼去,他不由恨恨的瞪了墨蘭一眼,幹咳一聲。
墨蘭不理他,依舊春風滿麵的笑對丁梓秋,周舫之也是無奈。
宋姨娘與李氏互相見禮後分次坐定,丁玉竹就去窩在她身邊撒嬌說話,周舫之上來見禮。宋姨娘笑吟吟的應了,一邊誇讚周舫之,囑他一定好好讀書,來年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一雙鳳眼卻在周舫之身後的墨蘭身上打轉,繼而帶著疑惑的目光瞥向丁梓秋。
丁梓秋明白宋姨娘眼裏的意思。她是第二次見墨蘭,第一次還是一年前在太守府,她不明白其中因果,很難把眼前這個娉婷玉立的美麗女子與當時那個她看不上眼,粗俗不堪的女子等同起來。
丁梓秋隻能對著宋姨娘輕輕頜首,苦笑。轉眼向墨蘭,心中無限悵然。想當初,墨蘭為了毀親偽裝上門賠罪,他能慧眼識卿一見傾心,卻還是來不及阻止丁府退親,當時種種,仿若昨日。可於他來說,當時的錯過,卻是此後一生的無緣。
宋姨娘來的意思,也就是多謝墨蘭當日在皇上麵前的舉薦,這才有丁梓秋的今日。她是誠心來謝,所以向著墨蘭,開口閉口都是謝,反而把李氏晾在一邊。
李氏隻得帶著些惱意喝著幹茶。
墨蘭一邊推辭,一邊含笑向丁梓秋,“姨娘客氣,墨蘭不過舉手之勞,哪裏擔得姨娘如此大禮。這是丁公子自己的本事,才會有今日。鄉試過後便是會試,丁公子為人聰穎,文采不凡,墨蘭相信,丁公子必將高中,前途亦無可限量。”
墨蘭這話一出,周舫之的臉色微沉。他也是同樣要參加鄉試的,怎不曾聽得她說過一句好話,甚至連關心都沒有一句?似乎他的一切都與她無關似的。在她的眼裏,他這個太傅嫡孫竟連個庶子出身的丁梓秋都不如?
墨蘭的話卻說到宋姨娘心裏去了,帶著自豪的目光看向丁梓秋,綻出的笑容如山花一般的燦爛,那張原本精致美麗的臉愈發的光彩照人。丁梓秋的未來一向是她的心頭大石,如今這塊大石沉穩落地,她便此生圓滿,再無所求。這也是她一直堅持要親謝墨蘭的原因。
宋姨娘轉眸看著巧笑倩兮的墨蘭,這是差點成為她兒媳婦的女子。丁梓秋的心思她這個做娘的又怎會不明白?宋姨娘心裏忽然有種淡淡的遺憾。不過轉而想想,丁梓秋如今前途無量,世間好的女子又何止眼前一人,她便又很快釋然,笑容滿麵。
因為七天之後便是鄉試,丁梓秋還要回府讀書,宋姨娘隻稍坐了坐便起身告辭,臨走時囑咐了周舫之一番,讓他好好讀書,明年若是能與丁梓秋一同高中,將來能同朝為官也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