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三章 飛上雲霄(結局1)(1 / 3)

敲下結局兩個字,我的心情是多麼多麼的激動~~

…………

太守府的宴會出人意料的給墨蘭帶來了一個直接的好處。

也許是在太守府氣著了,丁玉竹回到周家以後,死活不肯再吃墨蘭做的飯菜,接著鬧起了絕食。加上丫頭們的攛掇,她收拾東西就說要回娘家,又說既然周家不把她放在眼裏,她也犯不著再替周家做什麼,索性學著墨蘭,之前說好要拿出來的家用銀子,也要收回。

李氏親自攔下她,說了許多勸慰的好話,轉身就讓周舫之去請了個廚子回來,墨蘭魔鬼廚娘的使命終於宣告終結。

周家諸人從此恢複正常飲食,結束中午啃饅頭,晚上吃豬食的生活。

而墨蘭自己依舊是馮嬤嬤為她準備飯菜,吃飯時間也不一定,什麼時候從花田回來就什麼時候吃。****早出晚歸的在花田忙碌,除了吃飯就在廂房閉門不出,似乎又過回了在姚家的那般日子。

和以前一樣,她每日總能同個時辰在同個地方遇見魏槿,他的臉上總帶著那般若有若無的笑,這讓墨蘭覺得,她與他,依舊近在咫尺。

此後丁梓秋閉門讀書,再沒來花田找她喝茶聊天。

中秋過後就是鄉試,周舫之過去考了幾次未過後棄考,這時又在準備的也是這個。隻有鄉試過後,取得舉人的身份,才有機會去京誠會試。

今年正逢第三年,鄉試定在九月底。

會試原也是三年一次。而朝廷慣例,逢太後六十壽辰,為表皇帝的孝心,而太後福至天下為朝廷納才之意,大壽這年的春天會加恩科。

明年正好太後六十大壽,這才有昭興帝之前所說,今年鄉試之後,緊接著明年春天的恩科會試,考試各項與一般會試皆同。

這是丁梓秋的福氣,不必經過漫長的等待,便可以在他盼望己久的京城會試中大展身手。同時,這也是極艱難的一項挑戰。因為對於他來說,在今年的鄉試,明年的會試之前,還有一連串難度不小的考試在等著他。

緣於今年朝廷新詔對於科舉製度的改革,就會有一批如丁梓秋一般身份的官家庶子,有參加鄉試的資格卻又沒有生員的身份。於是與新詔同來的皇帝旨意,在中秋之後鄉試之前,加考童試。在童試考中得生員身份者,方有資格參加今年的鄉試,落第者,需待三年之後的下次鄉試,然後要再等三年,才有會試。

為了保證考試的出卷及閱卷,朝廷同時下旨,就近征調官員至有加考的縣試,以幫助順利完成各地的童試加考。所以中秋過後不久,西園縣裏陸陸續續的就有各級官員入住驛館,等待即將到來的童試。

雖說這種安排確是聖恩浩蕩,朝廷充分體諒了這批參試者的難處,但是細細想來,單是這場加考的童試,能過者恐怕寥寥無幾。

童試需試三場,本縣的縣試,省城的鄉試以及省府學道的院試。正常情況下,縣試在二月,鄉試在四月,而院試則三年一次,這給了學子們充分的學習時間。等院試過後,學子們才有生員的身份,成為鄉人常說的“秀才”。

這時為了讓如丁梓秋一般的參試者取得生員資格,朝廷將這本該考三年的童試壓縮到了一個半月內,十天一場,每場三天,不能不說時間緊迫。

墨蘭原先並不知道這些複雜的考試製度,偶然間聽周舫之和丁玉竹說起,這才知道為什麼一向灑脫的丁梓秋也那麼緊張,她心裏不由得替他捏了把汗:初試若不能告捷,將會大大的影響士氣。

昭興帝十分重試此次各地童試,所以官員們自然效率奇高。院試過後三天就放榜,據說全國通過所有加試的學子取得生員身份者,加起來不足十人。

丁梓秋沒辜負墨蘭的期望,以三場連試都是第一的成績取得生員身份,從此以後得以秀才自居,免去賦稅見官不跪。

因為還有之後緊跟而來的鄉試,丁府沒有時間替丁梓秋設宴慶賀,隻是終究難掩主人喜不自勝的心情,大紅的鞭炮在太守府府衙門口的不眠不休的響了三天,聲動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