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弘揚發展(1 / 1)

棲霞寺不僅規模宏大,殿宇氣派非凡,是南京風景最佳處,而且還因其在我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聲名顯赫,棲霞寺是中國佛教三論宗的祖庭之一,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寺在其曆史發展過程中,為佛法的弘揚和佛教在我國的發展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棲霞寺十分重視,不僅多次進行重修,對這1000多年的古寺進行保護,而且還成立了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和三論宗研究所,這些都對棲霞寺的弘揚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棲霞寺是江蘇省佛教協會所在地。1982年11月,中國佛教協會在這裏舉辦了僧伽培訓班。這是建國以來中國佛教界舉辦的第一次規模最大的培訓班,有184名僧人參加,他們年齡在18歲至40歲之間,都具有中學文化程度。

他們來自廣東、江蘇、上海、福建等17個省市自治區。培訓班學製一年,主要課程有佛教常識、佛教簡史、戒律、叢林規製、功課唱念和文化課等。

趙樸初會長前來出席開學儀式,勉勵學僧“在學習上取得優異成績,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維護祖國榮譽,增強國際友誼,爭取世界和乎作貢獻。”

為使佛教教育步入長期、係統、正規的軌道,經國務院批準,1983年11月,中國佛教協會決定在南京棲霞寺成立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它是一所麵向全國招生、學製兩年的中級佛學院,隸屬於中國佛教協會,由江蘇省宗教事物局代管。

中國佛教協會對棲霞山佛學院非常重視,趙樸初會長兼院長,茗山法師任副院長。趙樸初院長曾兩次來校作報告,一次講“緣起論”,一次講“知恩報恩”,給全體師生以極大的鼓舞和教益。

1984年9月,棲霞山佛學院招收了56名學僧,他們來自19個省的43所寺廟,在這裏進行了兩年的學習,係統學習了佛教史、佛教三經、百法明門論、五蘊論、唯識三十論要釋、戒律、語文、曆史、地理、時事政策、外語等10多門課程。1986年7月,首屆畢業生畢業,一部分報考中國佛學院繼續深造,一部分回到原來寺廟從事寺廟教務和管理工作。

棲霞山佛學院始終堅持為“紹隆三寶,續佛慧命”,培養僧才的宗旨辦學,經過多年的努力實踐,取得一定的成績。

目前棲霞山佛學院已開辦了多期,畢業學僧遍布全國各地。他們中的多數人已成為佛教事業的骨幹,為弘揚佛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有的還留學外國,從事佛學研究,取得較高的學位。有的在北京中國佛學院深造,還有的在日本、韓國深造。有的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擔任寺院住持、監院等要職,還有更多的畢業生在各寺廟擔任不同的職務,在弘法利生上作出貢獻。

2009年2月25日上午9時30分,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三論宗研究所成立揭牌儀式在南京棲霞山隆重舉行。國家宗教事務局、江蘇省宗教事務局、南京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江蘇省佛教協會、南京市佛教協會等有關部門領導和協會負責人出席了成立揭牌儀式。

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通史》等專家學者出席了成立揭牌儀式。

黑龍江佛教協會會長靜波法師、中國佛學院教務長向學法師、副教授理淨法師、棲霞山分院理海法師、中國佛學院體恒法師、悟實法師、宏海法師、戒光法師、上海佛學院開慶法師、閩南佛學院心淨法師、普陀山佛學院宗慧法師、杭州佛學院印普法師等大德法師也出席了成立揭牌儀式。

棲霞寺三論研究所的成立意義非常巨大,研究所的成立將標誌著對三論宗的研究走上正規化,樹立了三論學研究新的曆程碑,對三論宗的研究成果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棲霞寺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弘揚和發展!

僧伽 稱為僧,又稱為和合眾、和合僧、海眾,合稱為僧侶,為三寶之一,指信受如來教法,奉行其道,而入聖得果者,或指信受佛法,修行佛道的團體。

住持 佛教僧職,又稱方丈、住職,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道教也稱道觀中的負責人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