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分析總結了一些情形:
1.裝逼過了頭。比如主角在上述場景中,大吹大擂,說自己如何如何牛逼,導致自己的形象輕浮,甚至連觀眾都看不下去了,這時讀者會產生賣弄的印象,反而不認可主角行為。
2.裝逼太假。這發生在明明不需要裝逼的情景,主角偏偏要裝逼,感覺完全沒必要。比如上述情景,老學究帶著緊急情況來求教主角,這時候解決危機是首要目標,可是主角還要賣弄一番,雖然有了震驚效果,可是完全沒必要啊!讀者覺得主角你有必要裝逼嗎?就不會認同了。
3.裝逼效果不夠。這一般發生在烘托鋪墊不夠,比如說主角的地位不夠低,對手的地位不夠高,觀眾的烘托不夠充足和強烈,主角自己不淡定,對手不夠震驚等等。當然頻繁裝逼,也會導致裝逼效果不夠。
--------------
下麵,具體分析一下《唐磚》中是如何營造這麼好的裝逼效果的:
101在上述段落中標記了數字,用來一一分析。
段落1,對手開始輕蔑主角,這就是拚命貶低主角地位了,開始造反差。大家注意一下,主角是慵懶的聲音,這反應主角極其淡定,極其不屑。
段落2,主角的一連串問題來了,雖然沒有配上主角動作和表情,但是字裏行間那種居高臨下的語氣都是充分感受到的。這就是擁有絕對實力後的碾壓了。有的作者塑造的主角擁有了強大實力後做事還畏手畏腳的,就不能出這種效果,這種磅礴的碾壓氣勢會極大增強裝逼效果的。實在體會不到的,可以去翻看頭一陣跳舞在論壇的帖子,那就帶有很強居高臨下的語氣。
段落3,對手還是答出了一部分的問題,注意用了一個詞“顫聲”,這表明對手已經開始震驚了。說到這裏,有的朋友可能感覺,怎麼讓這人答出了一部分問題呢?如果一點都答不出來不是更爽嗎?
那你就錯了,捏軟柿子固然有成就感,可是捏硬柿子成就感不是更大嗎?讓對手具有相當的實力,讀者才會感覺主角更加強大,讓具有相當實力的對手折服,才更爽!
段落4,是主角的重拳,這時候碾壓的效果才徹底釋放出來。有的朋友又問,一上來就碾壓,盡出底牌不好嗎?
裝逼呢,101感覺還是要故弄玄虛一下比較好,主角出的問題對手答不上來,隨後主角答出來了,還給出個多種可能,這不就充滿了“玩人”的樂趣嘛!
段落5,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刻畫對手的極度震驚反應,已經是耳朵中轟轟作響,而且擺出了極其謙恭的態度,相信這時讀者們也開始有滿足感了吧?個個心裏暗叫:“丫的,讓你狂!這臉蛋扇得啪啪作響,爽了不?還敢看不起咱們主角?”
段落6,非常非常重要,為什麼寫主角和程咬金兒子對這結果不屑一顧?二人甚至都沒理會老學究,反而互相開玩笑,討論一會兒去哪兒玩去了。這就是為了營造反差,主角把別人整瘋了,他自己反而一點都不在乎。
試想一下,如果主角這時候恭恭敬敬地把老學究扶起來,請他一起去喝酒,讀者還會這麼爽嗎?因為你前麵鼻孔翻上天對主角不敬,活該這時候你狼狽趴在地上,這等於是讓主角出了一口惡氣。而主角的淡定就極大的烘托出裝逼效果。
段落7,這就是唐磚作者的高明之處了,換成普通作者,很可能裝逼效果到段落6就結束了,這裏為什麼加入老程左等右等不來彙報,自己親自跑去一看呢?
想想看,老程原來也沒看好主角不是?就算你厲害,你也畢竟十來歲的孩子,能跟老學究較量到現在實屬不易了。結果跑去一看,大跌眼鏡。
這和我們在學校參加考試,父母說,你這次考60分就帶你出去玩去,結果考完試別的孩子都回來了,你還不回家,父母懷著惴惴的心情跑去學校一看,你這臭小子早就跑去網吧打遊戲去了,再一問老師,100分!提前交卷出來的,是不是一個效果?
這也利用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二次裝逼。
總結一下,裝逼是個大學問,如何裝好逼,不顯假,不過頭,實屬不易。
需要充分營造反差,充分烘托氣氛,將多次裝逼融合起來,才會有最好的效果。
這一次先分析到這裏,下一講繼續講裝逼,101會舉更多的例子來說明裝明逼和裝暗逼的區別,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