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想到這,老程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往寢帳走去。遠遠就見一群人圍在帳門口,卻鴉雀無聲。眾軍士見大將軍到來,轟然散開。隻見黃誌恩趴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詞,手下寫寫畫畫,滿身塵土似陷入瘋魔之中。卻不見雲燁身影。老程好奇心大作。抬手喚過守衛寢帳的親衛,問怎麼回事,雲燁哪去了。那親衛也隨程處默到過鹽礦,見過采鹽的神奇,聽過猴王事跡早對雲燁佩服的五體投地,早等著大將軍問自己,滿臉不肖一顧的表情把雲燁三言兩語就把黃誌恩弄瘋魔的事從前到後的講了一遍。
老程看了看還在地上計算不休的黃誌恩一眼,吩咐親衛給他那一把傘遮陽,再準備一壺茶水備用,就轉身回到帥帳。剛進帥帳,一陣痛快至極的大笑就傳出大帳。這一段讀完,我相信絕大多數讀者都會會心一笑,產生主角在裝逼的感覺,跟那個老學究一點不客氣,簡直是碾壓式地完勝他,從而感覺很爽!很過癮!
好了,下麵先說一下裝逼為何能讓讀者產生極大的愉悅心情?
首先,人在閱讀的時候,會產生移情作用,也就是俗稱的代入感,就是說把自己假想成主角,那麼當主角在裝逼的時候,讀者也會有自己在裝逼的感覺。
其次,裝逼運用了一種強烈反差的手法,當別人都看不起主角時,主角反而上去啪啪狂打臉,打得別人毫無招架之功,從而產生了極度震驚、沮喪、膜拜、憤恨之情,這和我們挑戰權威,在人前展示自己的能力,獲得眾人的一致歎服,道理是一樣的。
沒有什麼比在眾人麵前裝逼,讓人震驚得嘴巴大張開,更爽的事情了。
其根源就來自於人的心理需求,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人的自我價值體現放在最高一級,當自我價值以這種極度戲劇誇張的方式實現時,人的滿足感是最大的!
----------------
下麵分析一下上述文字是如何營造裝逼效果的。
第一,必須要有裝逼方、被裝逼方和觀眾。這裏主角是裝逼方,被裝逼方是老學究,觀眾是程咬金父子和一眾旁人。
第二,裝逼行為發生前,必須極力營造被裝逼方很強大,裝逼方很不被看好,這個氛圍越濃烈,將來出來的效果越好,將會造成極強的反差效果。
第三,裝逼發生時,裝逼方一定要淡定,裝逼方絕對不能震驚,越淡定越好;而被裝逼方要從不屑,轉變為震驚,到極度震驚,最後要有膜拜的反應。
第四,裝逼結束後,裝逼方不以為然地看待這件事,而觀眾一定要烘托好氣氛,除了震驚外,還要對雙方品頭論足,把最好的讚譽送給裝逼方,把最壞的評價送給被裝逼方,從而完成雙方地位的互換。
下麵大家可能有疑問了,為什麼裝逼的主角越淡定越好呢?他怎麼就不能震驚呢?比如老學究拜伏在地,主角大吃一驚,趕緊上前扶起他,還要安慰一番,為什麼要搞得這麼冷漠地離去呢?
這就涉及裝逼的原理了。
前麵說過,裝逼是靠強烈反差產生的震驚效果,大家想過沒有,這所謂的“強烈反差”指的是什麼?
有朋友說是敵方的態度,先拒後恭,還有觀眾的反應,開始不屑,到後來一麵倒地支持主角。
那麼其本質是什麼呢?
本質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原理,或者“資源不對稱”原理!
也就是說,別人認為主角不行,其實主角很行,大大的行;別人拿石頭當寶貝,主角拿黃金當石頭,在雙方價值觀一致的前提下,等於別人的眼界隻有1厘米,而主角的眼界是1萬米,那麼用1萬米去砸1厘米,就會讓1厘米的價值觀瞬間崩塌,造成極強的衝擊。
明白了這個本質,我們就很容易製造裝逼場麵。
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扮豬吃老虎”。
比如主角獲得了金手指,能力增強,別人還以為他還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來找他麻煩,然後主角王八之氣直冒,將那人狠狠虐一頓,再加上觀眾烘托氣氛,就構成了基本的裝逼效果。
但是呢,新手往往處理不好裝逼,不是裝逼過了頭,就是裝逼效果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