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3歲以上孩子的遊戲玩樂(1 / 3)

適宜學前兒童的遊戲特點

小班兒童的遊戲主題更多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一般總是模仿大人的一些動作。當然,小班兒童已經開始不滿足於單純動作的重複,而是力圖賦予這些動作以一定的意義。例如,小班兒童已不像嬰兒那樣隻是把匙子放在布娃娃的嘴上,簡單地重複喂的動作,而是還力圖做出媽媽的樣子。在中班兒童的遊戲中,經常出現大人的一些勞動和生活內容,例如,反映大人的勞動和家庭生活的“過家家”等遊戲。大班兒童的遊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複雜。在大班兒童的遊戲中,已經可以經常看到反映社會生活、關係的遊戲,例如,“公共食堂”、“醫院”等遊戲。

從遊戲的形式看,小班兒童的遊戲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比如,小班兒童當拿起橡皮管(聽診器)的時候,就說“我是醫生”,隻是在聽診器這個遊戲材料的直接刺激下,兒童才體會著“醫生”這個角色的活動,如果沒有聽診器,那兒童常常不可能扮演“醫生”這個角色。而且,小班兒童在遊戲中發生糾紛,也往往是由於爭奪玩具或遊戲材料而產生的。中班兒童的遊戲,情況就不一樣了。中班兒童在進行遊戲的時候,一般都能從分配角色開始,這就是說,兒童對自己的遊戲活動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性。他們已經不像小班兒童那樣,隻對遊戲用具感興趣,而是力圖進一步理解和表現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意義和任務。例如,做“開火車”遊戲的時候,不是隻滿足於搖搖手裏的紅旗,或“嗚嗚”地學火車叫,而是力圖體現開火車過程中各種人物活動的關係。遊戲中的糾紛也常常發生在角色的分配上。大班兒童的遊戲,有了更大的變化。大班兒童開始能事先計算自己的遊戲,商量分配遊戲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堅持遊戲的規則。在遊戲中如果發生爭執,一般都能用遊戲規則來解決問題。這時遊戲中的糾紛常常是由於執行遊戲規則而引起的。

小班兒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興趣常常轉變,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同一個遊戲,往往隻能玩幾分鍾或最多十幾分鍾。中班兒童可以持續做一種遊戲達40~50分鍾。大班兒童往往在好幾天內連續做一種有興趣的遊戲。小班兒童的遊戲參加的人數很少,大多數喜歡做個人遊戲,即便在一起玩,參加人數也是很少的(2~3人)。中班兒童遊戲的集體則擴大了。至於大班的遊戲,常常是集體性的遊戲,而且每一個角色要按遊戲的情節和規則行動,從而能使彼此之間的行動更加協調一致。

適宜3歲孩子的遊戲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遊戲是兒童的伴侶,這個年齡的兒童是在遊戲中度過的。遊戲可以使兒童心情愉快,有利於身體的發育,有利於智力和語言的發展。遊戲要求兒童動腦筋,兒童在遊戲過程中,不僅獲得了各種知識和技能,而且促進了兒童觀察、記憶、注意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年齡的兒童比較喜歡做各種球類、跳繩和捉迷藏遊戲,一些智力遊戲如棋類、積木和數學遊戲等。這個年齡兒童模仿能力很強,很喜歡做角色遊戲,兒童在遊戲中扮演某一角色,模仿大人的生活和動作,如“過家家”遊戲,“當醫生”遊戲等。兒童在遊戲過程中,豐富了知識,增長了才幹,滿足了自己和社會交往的需要。大人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和兒童一起做遊戲,並且充當遊戲中的某一角色,這樣可以觀察兒童在遊戲中玩什麼,怎麼玩,遇到什麼問題,並正確地指導兒童做遊戲,豐富遊戲的內容,啟發兒童創造性地玩,讓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得到全麵發展。

(1)玩皮球。兩人之間能互相拍球、滾球和傳球,或繞著圓圈拍球。能把沙包投入洞中,並能很好地接住沙包。

(2)帶輪玩具。孩子會喜歡騎三輪車或是小自行車。不過,要確保三輪車的大小合適,使孩子的腳能夠著腳蹬子。

(3)完成人像。畫一張未完成的人像,然後讓孩子把它畫完。

(4)動手裁剪。讓孩子沿紙邊剪紙,最後可以在紙上隨意裁剪。下一次,試著沿一條線剪,用另一隻手移動紙,並從雜誌上裁剪下畫麵。準備好剪刀、膠水和紙,就可以開始這一遊戲了。不過,用剪刀時要小心,大人一定要在一旁指導。

(5)顏色概念。彩色紙板遊戲很容易做。你可用不同顏色的塑料瓶蓋、積木或卡片,讓孩子按顏色進行分類。也可將雜誌上的彩色圖片剪下來,貼成一個彩色招貼畫。在畫板上塗畫某種顏色,做成某種顏色的食物,穿某種顏色的衣服,讓孩子指認。

(6)大小概念。收集各種大小的物體,讓寶寶按照大小分類。也可用圖片來做這個遊戲。

(7)木偶戲。他們喜歡演木偶劇。用一個木偶能教會孩子包括方位詞在內的許多事情。“把積木放在箱子裏”、“把球放在椅子後麵”、“把娃娃倒過來”等。對於媽媽來說,這是很乏味的事情,但對於孩子來說,則是非常有趣的。

(8)分類匹配。將不同種類的圖片放在一張張大紙上,例如:哺乳類在一張紙上,鳥類在一張紙上,魚類在一張紙上,爬行動物在一張紙上,讓寶寶建立分類意識。也可以分為:工具、玩具、交通工具、食品、動植物等類。

(9)歸類活動。給孩子各式各樣的貝殼,取出一個讓他去找同類的一個。也可以換用紐扣、襪子、果仁、豆子來進行(孩子隻有抓住細節,明確其差別和相似之處,才能順利完成)。

(10)認識形狀。你可教孩子認識幾何圖案,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三角形、球形、立方體。無論他走到哪裏,你都要幫他尋找這些形狀。例如,桌麵可能是圓的,也可能是方的。瓶蓋、紐扣、水滴及胡蘿卜圈都可能呈圓形。

(11)積木。積木的用途很多,可以蓋房子、砌牆,也可用來和小汽車、動物玩具、洋娃娃一起玩。積木除用來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外,也可用於學習形狀、大小,並比較大小和數目等。

適宜3歲兒童的玩具

這個年齡的兒童已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攀登等動作,軀幹及四肢的肌群發育很好。可以利用各種玩具,促進兒童動作發育更加協調穩定,同時鍛煉兒童的語言能力和認識能力,使兒童神經係統的發育趨於完善。

可利用小推車、手拉車或其他拖拉玩具練習走、跑、倒退走、轉彎等能力。為兒童準備一些小風車、小彩旗、小動物頭飾等,在兒童練跑時用,可提高其興趣。可利用氣球、吹塑球、軟墊或沙坑,鍛煉兒童的跳躍能力。可利用攀登架、滑梯、爬行墊、鑽圈、鑽筒和拱形門等大型玩具,讓兒童練習鑽爬和攀登。可以用大小皮球、沙袋、塑料製的小型手榴彈、紙或塑料的飛鏢、火箭、降落傘等練習投擲。用轉移搖馬、平衡木、秋千等鍛煉兒童的平衡能力。

除了為兒童選擇一些促進其動作發育的玩具外,還應從發展他們的感官、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及擴大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出發,給他們選擇各種形象玩具,如形態逼真、富於美感的洋娃娃及娃娃用品;大小不同、神態各異的動物玩具;可以操縱和發出模擬聲音的交通玩具;各種積木、積塑等建築結構玩具;沙、水、泥等天然玩具;各種簡單的平麵拚畫、圖片、畫冊、串珠、套管、牌類、配對接龍和釣魚玩具等。

音樂和娛樂玩具的感染力和趣味性極強,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各種音樂和敲打玩具有鈴鐺、小鼓、小鋼琴、電子琴、手風琴以及能發出悅耳聲音的八音盒等。娛樂玩具一般造型滑稽、動作誇張詼諧,如“猴子爬竿”、“小熊打鼓”、“小鴨背蛋”,以及不同服飾和年齡的木偶人及形態各異的木偶動物。

總之,大人要根據3~4歲兒童的年齡特點,從各個兒童的興趣愛好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上述玩具,來發展兒童的動作協調、語言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及想象能力,促進兒童的全麵發展。

適宜3歲兒童的配對遊戲

孩子對物體有了認識之後,對於物品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有了初步的了解。與孩子玩實物配對、圖片配對的遊戲,有助於培養其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發展。

3歲左右的孩子玩配對遊戲,需要與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聯係,因為處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生活經驗並不十分豐富,問難度大的配對問題,隻能適得其反。

遊戲前準備一些水果和果盤、洋娃娃與奶嘴、碗與匙、杯與蓋、錄像機與錄像帶、電筒與電池,還可準備些各類工作人員的小圖片(可從舊畫報上剪下),工人、農民、軍人、老師、學生等,以及教鞭、書本、醫用針筒、槍、拖拉機等圖片。

進行遊戲時,成人將圖片擺在桌上,對孩子說:“喲,這兒亂糟糟的,你能幫我把它們配起來嗎?比如廚師的卡片和鏟子放一塊。”遊戲之後,家長還可提問:“你為什麼要把廚師和鏟子放一塊呢?”孩子就會回答:“因為廚師要做菜和點心,鏟子是他的工具。”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進行形狀配對、顏色配對。如將畫有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形狀的圖片放在設計好的紅盤內,各種翠綠、淺綠、嫩綠形狀的圖片放入綠盤內等,還可讓孩子挑選相同形狀的圖片進行配對。待孩子有了一定基礎後,可進行多物品的配對,如藥盒與各類藥瓶,鉛筆盒與尺、橡皮、筆等文具。

適宜3歲兒童的“過家家”遊戲

孩子們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在裏邊充當某一角色。女孩子一般喜歡當媽媽,男孩子喜歡當爸爸,他們會像模像樣地抱著娃娃,拍著哼著。嘴裏念念有詞:“寶寶,別哭,寶寶聽話,媽媽給你喂飯。”這裏,孩子運用充分的想象和模仿能力,回憶起平時生活中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情景,發揮性地運用在自己的角色中。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語言的運用,對各種生活用品名稱和用途的再認識,又進一步增長了兒童知識,豐富了詞彙,促進了口頭語言的發展。

市場上洋娃娃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過家家”用的娃娃最好是選擇塑料製作的,四肢能活動、能坐能站的男女兒童娃娃。娃娃身上的衣服能穿脫,這樣便於洗滌和消毒,也可以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穿脫衣服,鍛煉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同時還要準備一些娃娃的生活用品,如小桌、小椅、小櫃、小電話、小餐具、小茶具等。

開始玩“過家家”遊戲,大人可參與到遊戲中去,充當某個角色,並示範性地教給孩子怎樣用新的玩具,講解各種玩具的名稱、用途、特征及外形特點,認識各種娃娃用品。孩子一旦掌握了玩具的基本用途和玩法,就會舉一反三,創造性地發揮各種使用玩具的方法。大人還應及時指出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不正確玩法,對內容不健康的遊戲,大人可通過糾正和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進行正麵教育,切忌粗暴地幹涉和訓斥。通過玩“過家家”的遊戲,培養兒童善良的個性和關心他人的優良品質。平時大人也應多帶孩子外出,開闊眼界,豐富生活內容,提供觀察想象的場所和機會。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想象力和模仿力就越強,“過家家”遊戲的內容就越豐富。

適宜3歲兒童的找朋友遊戲

目的:教孩子使用連詞“和”。

步驟:遊戲時,全家人坐下,幼兒邊拍手邊蹦蹦跳跳地走,邊念兒歌:“拍拍手,向前走,找朋友,握握手。”當念完最後一個字“手”的時候,孩子可以抓住媽媽或爸爸、奶奶、爺爺等的手,並說:“我和媽媽是好朋友!”接著重複念兒歌,找其他人做朋友。也可以找到誰誰就與孩子交換位置,遊戲繼續進行。

注意:孩子對遊戲熟練後,可啟發孩子邊念兒歌邊作動作,並大膽地,有禮貌地邀請任何一個人。此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幼兒。

適宜3歲兒童的動物玩具

孩子都比較喜歡各種動物,如活潑機靈的小猴子、有著美麗羽毛的孔雀、形態有趣的熊貓等。各種模擬動物、形象玩具,因其色彩和外形逼真,動作多樣且生動,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動物玩具種類很多,包括常見的家禽和獸類,如雞、鴨、狗、兔、金魚、熊貓、大象等。可利用動物玩具,讓兒童認識動物的名稱和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

如果是兒童在動物園或電視中看到過的動物,他就會感到親切而容易接受。還可以教兒童念一些反映動物特征的兒歌,有針對性地做一些遊戲,可以念“小白兔,白又白,兩個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這首兒歌,並讓兒童雙手舉起來放在耳朵旁,兩腳並攏,往前一蹦一跳,模仿兔子的動作,以加深印象。

利用小動物玩具,可以玩“小動物園”遊戲,一邊玩,一邊把學到的知識用進去。可以把同樣的動物放在一起,在桌麵上擺成一個圓圈,讓孩子們分工管理。大人可以問:“動物園開飯了,應該給不同的動物吃什麼呀?”孩子們可以輪流回答:“小白兔吃青菜”、“大熊貓吃竹葉”、“小雞吃米”等。還可以啟發式地提問其他有關動物知識方麵的問題。這樣兒童在玩玩具的同時,增長了知識,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教育和增加新的玩法應同步進行,使兒童在玩耍中學習,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適宜3歲兒童的交通玩具

3~4歲兒童的社會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對馬路上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很感興趣,因此也特別喜歡玩各種交通玩具。交通玩具種類很多,海上的交通玩具有輪船、小汽艇、小帆船等。陸地上的有卡車、轎車、小汽車、摩托車、火車、拖拉機等。空中的有飛機、火箭等。

通過玩各種交通玩具,兒童可以認識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了解其特征和用途,擴大知識麵,培養觀察力。在玩的過程中,可模擬汽車司機轉動方向盤,解決假定遇到的問題,想象、思維和創造性都得到了發展。交通玩具大多為機動、電動或電子遙控的,讓兒童從小玩科學玩具,賦予兒童以好奇心、幻想力,有益於兒童發展鑽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從小愛科學的興趣。

交通玩具玩法很多,剛滿3歲的孩子喜歡自己擺弄汽車、飛機和輪船。開始用手推動汽車跑,嘴裏發出“笛笛”的聲音,再大一些,就不滿足於玩定型的交通玩具而喜歡用大型積木搭個簡單的“汽車”,或者用家中的小椅子、小板凳搭成小“汽車”,然後自己坐在駕駛室裏,模仿方向盤的轉動,嘴裏發出“笛笛”的聲音。幾個孩子一起玩“汽車送貨”的遊戲,在車上放些水果、蔬菜,念著兒歌,做著開車的動作,把汽車開到幼兒園等。幾個孩子在一起還可以玩交通遊戲,一個孩子站在小凳子上模仿警察叔叔指揮交通,紅燈亮時,所有車子停住,綠燈亮時,其他孩子把車子開過去。通過玩這些遊戲,孩子不但熟悉了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外形、性能和用途,而且還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玩交通玩具前,大人要告訴兒童每種交通玩具的名稱、特點、用途和玩法,先由大人操縱玩具給孩子看,重要的步驟要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以免孩子操作不當,損壞玩具。

交通玩具不一定都要到商店裏去買高檔的,有些交通玩具可以利用家中的一些廢品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動手製作,如用粗塑料管圍成汽車方向盤,廢膠片或輕塑料製造小飛機,還可以用廢皮球做成小船。

適宜3歲兒童的捏泥遊戲

泥,包括天然的膠泥、各種顏色的橡皮泥,以及家庭裏用麵粉加水和油製成的麵泥。泥可以使兒童隨心所欲,憑自己的想象捏製出各種形狀的物體,因而深得兒童的喜愛。

用泥可以隨意地揉搓成圓形,做成像元宵、雞蛋、圓球等。搓成長形,製成像麵條、油條、棍子、筷子等。兒童還可以憑自己的想象製成各種小動物、小泥人、家庭用具等。可以用自己製作出來的物品玩“過家家”遊戲以及“動物園”遊戲等。這樣兒童在玩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兒童的動手能力,而且使兒童的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開始學捏泥時,大人應教給兒童捏泥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應先用泥搓成圓形,然後再兩手用力按壓成扁圓形或用手搓成長條形。在扁圓形的邊上用手捏一圈花成盤狀等。掌握了這些基本步驟,兒童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隨意地捏出各種形狀的物體。

捏泥時要注意衛生,捏泥前手要洗幹淨,捏的過程中,不要把泥搞得到處都是,也不要用帶泥的手在衣服上擦。捏泥結束後,不要把泥隨意丟棄,要妥善處理,如保存好以備下次再玩。大人可事先給孩子準備一塊木板,讓兒童在板上進行各種操作,對兒童捏出來的各種作品大人要給予適當的評論和鼓勵,這樣可以提高兒童捏泥的興趣和技能,使兒童獲得成功的喜悅。

適宜3歲兒童的智力玩具

兒童的智力發育是在做遊戲、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以及大人的幫助下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智力玩具種類很多,包括牌類、拚圖、串珠、套管玩具、配對、接龍、釣魚玩具等。

玩這些玩具時,要求兒童注意力集中,觀察仔細,運用大腦積極主動思維,邊做邊看,邊想邊玩。這類玩具往往能滿足該年齡段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烈的心理,故受到兒童的歡迎。

一般玩智力玩具時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剛開始玩時,兒童往往不懂,亂玩亂拚一通。此時大人要耐心地給予指導,把每種玩具的玩法和規則詳細地講給兒童聽,並和兒童一起玩這些玩具。熟練之後,就可以讓兒童單獨玩,也可以幾個兒童在一起玩,這樣可以互相競爭,調動兒童的興趣。例如玩拚圖玩具,看哪個兒童拚得又快又好。在玩的過程中,兒童需要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手觸摸,每個成功都是多器官綜合運用的結果,有利於兒童智力的發育,並獲得多種知識。在玩的過程中,大人要給予鼓勵和啟發,讓兒童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對於3~4歲的兒童,智力玩具的玩法不應太複雜,如果超過這個年齡段兒童的能力範圍,兒童就會失去信心,不願意玩,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同時玩這類玩具時需要用腦,因此不宜在睡覺前或兒童疲勞、饑餓狀態下進行,避免大腦活動過度,情緒激動,影響正常的休息、睡眠和飲食。

適宜3歲兒童的拚圖遊戲

每當有新的拚圖玩具,成人應首先告訴孩子新拚圖玩具的名稱、性能以及如何保護它,然後再向孩子交待該拚圖的玩法。那麼,怎樣指導孩子玩拚圖玩具呢?一般情況下,可以按以下幾個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

(1)出示示範作品,引起孩子拚圖興趣。成人先拚幾幅形象生動,色彩豔麗的拚圖讓孩子欣賞,激發孩子對拚圖的興趣。

(2)成人示範講解,孩子動手模仿。孩子產生了拚圖的願望,成人可采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法拚圖形,然後讓孩子進行模仿,掌握這個圖形的拚法。

(3)孩子看圖操作,成人啟發引導。當孩子已有拚圖的經驗時,成人可以在此基礎上教孩子學會看圖紙拚圖,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積極思維的能力。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圖上物體的名稱並啟發孩子觀察物體的結構組成、形狀特點。其次,引導孩子按物體的結構組成順序拚圖。如:看圖紙拚大熊貓,成人首先要讓孩子說出大熊貓的名稱,指導孩子仔細觀察熊貓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頭、軀幹、四肢、尾巴),並讓孩子說出每個部分各有什麼形態特點(圓圓的頭,胖胖的身子,短短的四條腿,短短的尾巴)。然後引導孩子在從供選擇的分割圖中,把這幾個部分找出來,並按熊貓身體結構組成順序拚在一起。

(4)尊重孩子意願,鼓勵大膽創新。在孩子基本上掌握了拚圖的技法並能熟練動手操作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拚圖,鼓勵孩子對已有的分割圖大膽地進行新的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

必須注意的是:孩子剛開始學習拚圖時,不願意看著圖樣拚,並有很多嚐試性、隨意性的動作,所以爸爸媽媽剛開始教孩子拚圖時,可用不同的顏色來標示物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因為這時孩子還不會觀察,也不會分析綜合,隻是通過直觀感知,知道畫麵上有什麼,鮮明的顏色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初孩子是按顏色而不是按圖像的各個構成部分來拚圖,慢慢才學會有目的的觀察圖像,在觀察中比較、分析、綜合,並按圖像的各個構成部分來進行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