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君誠論(四)(3 / 3)

“放心,到時我自會到江夏郡,隻要通知張曼成張渠帥,到江夏路過一遭即可,那時江夏郡是我的,而你的軍隊到時就有我來負責後勤。少主我說話算話,決不食言。”

南華微微晗首,“好的,就這樣。”其實他心不在焉還是在想著那首水鏡先生的大作。

“明日,張寧隨少主我前去洛陽,把洛陽教給張寧,如果將來在洛陽起義,也可裏應外合,洛陽可是很難打下的一座古城池的哦!”少主尹心中則是在想,“如果黃巾起義失敗,餘黨之中的中堅力量就可以遁入洛陽新區保存實力。也算是我尹誠換來江夏一郡給予的報酬或說是補償吧。”

(就此被收入天命閣囊中?難道不對)

之後,少主尹離去,是滿臉帶著笑顏離去。等回到少主之室,疲憊的倒在了床榻之上。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昨夜的深夜備課有多累,主要這不是原來那個拚命的尹誠,而是小小孩童劉璋劉小兒。“終於完事了,不管他是否真的答應,反正從最起碼他沒有毀了君家來看,是不會殺了我這個也算是對他有恩的少主。”

“隻要可以躲過此劫,那就先回洛陽省親,托點關係,結交何進何國舅,再拜師於天子之師蔡伯喈,來加強自己背後的力量,要不然怎麼拚的過那幫東漢劉姓諸侯王,怎麼才能將他們踩在腳下?尤其那些仗著光武帝後裔身份相當看不起咱們西漢後裔身份的那點貴家子弟。”

“然後,等待黃巾起義的到來,迎接我劉璋輝煌人生的第一桶金!江夏,說什麼也是我得了,我相信它是我的那就一定必須是我的。一來是我西漢竟陵一脈的所在之地,對世家地主影響力較之其他地區最高,控製起來也就容易,二來那裏可以作為我的大本營,水陸二軍實力均可發展,三來離洛陽甚遠,離天子甚遠,可避患自保也。之後則是以待時機,按照當年江夏太守,搶占南陽秦頡的地盤。然後據二郡以為互依,則北可圖荊襄之地,南則連揚州天險。出二師以取荊州所剩七郡,後平荊蠻匪,再圖揚州之地。揚州易得,可其匪患甚為嚴重,若想翦除之,當以奇謀。匪無則速取諸侯封國,更改荊揚二州所行律法以發展經濟實力,積蓄若幹年,再圖中原大事。”

“若父兄仍在,先平其益州之亂,穩坐東西二川,則可連師揚荊益,北結涼雍羌族,則得天下指日可待也。而羌族好戰,得天下之前必然要將其馴服歸於三軍之中,否則得天下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們涼羌一係,封也不是賞也不行,唯一的就是反目成仇,兵戈相見,最怕中途因某些問題和敵軍聯手對我師痛下伏手,這一切就變成了泡影。所以,羌族我軍必聯之,並順手牽羊般拽入我軍內部,以振我荊益二師銳氣,天下就真的是我的了!”

“關鍵是到時家中由誰管理,大哥劉範,絕對不能讓他死,否則長子不存父親劉焉早亡,父在則得天下為君,而我為一王足矣,重振西漢王室威嚴也就算是願了劉璋的夢想。”

“之後,就是我尹誠時代再次開啟的時候,那時我會盡全力去尋找…”少主尹太累了,睡了過去。九歲的身體實在不好瞎熬夜啊,其實不管多大,熬夜都是傷身的,會被減壽的,這麼小開始熬夜,那以後是不是成為了再一個熬夜之神尹誠,然後十九歲生辰前駕車西遊?!

(笑說笑說,東漢可是沒車的哦)

(不對,有馬車,這個曆史還是比較早的,所以…,還是有可能的)

讓他劉璋或說是尹誠睡卻去罷,來倒一倒曆史的車輪,看看少主尹離開時,議事廳中所發生的一切。

南華依然沉默,隻是用眼神示意張寶,張寧離開。看來,南華是想把一切交給二徒弟張角,不與過問了。張家兄妹沒有任何疑慮就退了出去,張寶是懶得再與南華老道費話,而張寧則是因為深刻的明白使命之含義與倫理之要義。

此時的南華心若止水,從出生到現在難得的第一次平靜,幾經人生起伏的他這時才將他多年的掩飾褪去。“成王敗寇就隨他去吧,自己已經做到了該做的,不必再出手相助,他劉璋給的意見相當不錯,這一切我就徹底放權交於他。如果到時輸掉了這一局,也隻不過是天命難為時機未到而已。我覺得,人活得意義不應該是那番自己原有的,真正的該是做個老道士的時候了,清心寡欲,無所相求。謝謝那位未曾見麵的水鏡先生對我的一番開釋,真的很想知道這個人以前是誰?擁有著怎樣的身世?”

(尹誠不會想到自己會是如此被南華放過,更不會想到南華因詩而性情大變。其實,流辰也不明白,南華為何會突然轉性,還是因為一首《正氣歌》改變的心性,搞不明白南華從哪裏上的學畢的業,連詩的主旨都把握不對,可悲的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