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小子竟然知道我,可我從未見過他,他又是從何而知?難道我曾與他有一麵之緣。”
(華元化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尹誠也就是現在的劉璋擁有異國色彩,一雙令漢人難以忘記的藍色的眼睛)
(很奇怪哦)
看到華陀還是不信,“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如《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書,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最終會成為東漢名醫。”
看到華佗有些相信了,覺得時機差不多了。
“看來這些事情還是有些份量,不過最好來點猛料,這樣更容易。”
“創麻沸散、行剖腹術。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症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後均告痊愈。原來華佗診視後,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裏熱證,非瀉下難於為治。”
“難道跟我老友左慈一樣,學過卜術,知道會遇見我,看來這娃娃不簡單啊。”華陀的心裏不免打起了鼓。
“元化兄,小弟尹誠這廂得罪了。”
“小尹,何罪之有?”華佗脫口而出。
華佗瞬間後悔了,被人就這樣給問出來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
“元化兄,不要掩飾了,這裏就你我二人。”
華佗象征性的點了點頭,表示他承認自己是華佗。
“誰說的沒有別人?”
從門外出來一個小丫頭,不是她還能是誰?
隻見黑色的眼珠滴溜溜的打轉,閃過一絲狡黠,笑著對尹誠說:“小哥哥,你真是華叔叔的親戚啊?!”
轉身又對華陀道:“華叔叔,你說謊了哦?嘿嘿。”
尹誠看到華陀點頭,心情激動,可是……
卻被一個小丫頭給搞的手足無措。
尹誠在心中暗罵自己一句,“怎麼連一個小丫頭都對付不了,你還混不混?!”
尹誠想起了自己當年在隴策帝府圖書館之中,翻閱古籍,找尋案例,尋求刺激,就曾今涉及到現在對麵的這位。
他認為,三國案件裏的華陀冤案,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醫患糾紛這一類中的經典案例。
醫患糾紛,有時比刑事還難以處理。
想當年,華佗這個案件沒處理好,結果最後造成兩敗俱傷。
最殘的就是華陀,一是沒後,不過有後也得連坐被殺,二是所學所知盡皆在一遺物之中,名曰《青囊經》,最後在自己臨死前獄卒不敢接,就親手火葬了這醫家聖作。
這個案件,尹誠是有一定研究的。
首先確定原被告,丞相曹操即患方為原告,遊醫華陀即醫方為被告。
原告陳詞如下,
第一,華陀未將自己的頭疼病根除,此乃不盡心。
第二,現在世道混亂,萬一病情複發或更加嚴重,到時找不到華陀,可就無處說理。
華陀若現在離去無醫德也。
第三,如今正值亂世,身為漢室子民當報效朝堂,何以飄泊世間。
今詔華陀為大漢太醫院醫生,何以不許?
第四,我本梟雄,扶持漢室江山,今大漢仍在,乃我丞相一人之功,醫我即醫天下也。
被告陳詞,
第一,陀曾提議做開顱手術一次除病,丞相不允疑吾要謀他性命,以至未能除去丞相病根。
第二,現在世道不暢,流民頗多,病人多而醫者少,自己不因一人之故而不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第三,留於朝廷之中,則吾為貴族門生。吾不願驅使於貴族門下,使百姓有病而無人去醫。
陀不忍百姓受苦,不願做貴家之人。
第四,陀早年立誌遊學於外,與同道中人相互切磋商議診治,相互促。
意欲取百家之所長,以彌己之不足也。
經過查看原被告陳詞,尹誠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
這個假設就是丞相一人之命,確抵天下眾生之命。
則華陀醫其一人則等於醫天下眾生,華可醫丞相一人之疾,而丞相不願做引頸待戮之人,即丞相不放心華陀之醫術,則華陀不能就救丞相即不能救眾生之命,則華陀何能當天下眾生之醫,即不可當丞相之醫。
華陀退而求其次,而丞相卻強人所不能,此乃丞相之錯,華有何罪焉?
若丞相願將己命交於華陀,則漢室振興可計日而待也,天下眾生亦能安定,又何至於一戰而死,身後之事甚哀矣。
如若當庭判決,尹誠認為華陀當無罪釋放,曹丞相則應賠償共計三千二百萬錢。
(這裏不做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