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十年苦練(1 / 2)

方靖身子正立,兩臂左右伸直,劃圓舉至頭頂,十指插轉,掌心向上托起,似乎托舉起了整片青天,而方靖此時也抬頭注視掌背,似乎透過這托天之手,望向了天的盡頭,待得此時,方靖身子徐徐向前,屈至雙掌覆地,仿佛要以這雙肉掌,提起無邊大地。

霎時間,方靖那空無一物的手掌,卻真切的有了一種托舉天地的負重感,但即便如此,方靖仍然挺直,不曾稍稍彎曲,隻是這股重擔在身,不由自主的,方靖的身體尋著本能,找尋著最最正確的姿勢。

良久,方靖的身體仿佛終於找到了最適合他自己,也是最正確的姿勢,頓時,以方靖的練形境界,那對身體的敏感程度,敏銳的察覺到體內的元氣開始漸漸更加規律的流動起來。

“嘿,這就是第一段,托天提地理三焦嗎?”方靖輕笑一聲,這四段功,雖還隻練了一式,但已可看出果然有其精妙之處。

人體內,橫膈以上的心肺稱為上焦,橫膈以下至臍以上的脾與胃稱為中焦,臍以下的腎、大腸、小腸、膀胱等稱為下焦。而三焦,正是人體通行元氣和運化水穀的主要部位。

這四段功第一段,調理三焦,將遊散四處的元氣,甚至因為人無意識的壞習慣而相互矛盾的元氣,漸漸規劃,促使其運轉,從而起到壯大元氣的作用。

而不論是修煉外功,熬煉氣力,還是修煉內功,涵養內力,這氣力內力都不是憑空得來,卻正是體內元氣轉化而來。

怪不得,七十二藝當中,這四段功為先,為軟硬功之基礎,果然有其道理。

若是一般人,練此功之前,體內元氣紊亂,而且也無法察覺到體內元氣的細微變化,怕是要修煉一段時間,日積月累之後,方能察覺到變化,但以方靖的練形境界,號稱是這副身體先天之下所能達到的極限,自然元氣充足,條理分明,無需再多加調理。

是以方靖練完第一式後,竟收起心中種種心緒,順勢開始了第二段。

隻見方靖站直了身子,不動不搖,肩膀不斜,頭顱卻徐徐向右轉去,緩慢卻堅定,試圖看向左腳跟,直至達到了身體的極限,不能再繼續右轉為止,然後頭向前轉複原,再同樣向左轉去。

“五勞七傷向後瞧。”

這動作極為簡單,但方靖卻聯想口訣,細細思索著其中道理。

所謂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所謂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誌。

視、臥、坐、立、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動,但不知道多少大病,皆是由這些細微處的不正確的一舉一動導致,偏偏病患積累了,人還不自知,非得等到爆發之時,才著急就醫,可這時卻往往為時已晚。

扁鵲曾說自己三兄弟中,大哥醫術最高,再病患未顯之時將其治愈,二哥次之,再病患尚輕之時將其治愈,自己最次,待病患爆發,病情十分嚴重之時,才將其治愈。

不知不覺,方靖又想到了自己在稷下學宮之時所了解的些許醫家知識。

當時自己修行艱難,更是一心撲在修行上,卻沒想到如今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卻是這些當時自己不曾重視的基礎學說。

方靖心中隱約有所感悟。

回過頭來,方靖開始明白了,這第二段的意義所在。

習武,特別是習練外功,免不了要積累各種隱患,而與人交手,所受暗傷更是難以察覺,更難處理。因此,江湖上才有了拳怕少壯一說,到了老時,不知有多少人疾病纏身,飽受折磨。

但這一招,卻通過這簡單的動作,將筋骨拉伸至自己所能達到的極限狀態,使各種隱患在此時顯現出來,無所遁形,這時,自然能夠調養治愈。

心中明白,方靖微微一笑,對自己來說,這些卻是無有用處。

接著,方靖一鼓作氣,將第三段,推窗望月去心火,第四段,抓空打空力不勞接連演練,這才稍微停息下來。

不過,仔細查看內景,體內元氣似乎稍微壯大了一絲,雖然僅有一絲,方靖卻大喜過望。

果然,僅憑這一點,這四段功自己就不算白練,而且說不得,這才是自己在這方世界最大的收獲。

畢竟,內功再強,卻強不過稷下學宮那些凝練元力的強者,但元氣是肉體力量的本源,即使在稷下學宮,這也不能說是毫無價值,反而可能另有奇效,畢竟也是無數前輩花費心血所創,不能小覷,而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稷下學宮不同的曆史下得出的功法,絕對有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