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2白雲機場利用收益直接折現數據
年份\項目 預期每股收益(元) 收益折現(元)
2012年 0.61 -0.55
2013年 0.70 -0.57
2014年 0.79 -0.59
2015年 0.90 -0.60
2016年 1.03 -0.62
2017年 1.17 -0.64
2018年 1.34 -0.66
2019年 1.53 -0.68
2020年 1.74 -0.70
2021年 1.98 -0.72
2022年 2.12 -0.70
2023年 2.27 -0.67
2024年 2.43 -0.65
2025年 2.60 -0.63
2026年 2.78 -0.61
2027年 2.98 -0.59
2028年 3.19 -0.57
2029年 3.41 -0.55
2030年 3.65 -0.53
2031年 3.90 -0.52
2032年 3.90 -0.47
2033年 3.90 -0.42
2034年 3.90 -0.38
2035年 3.90 -0.34
2036年 3.90 -0.31
2037年 3.90 -0.28
2038年 3.90 -0.25
2039年 3.90 -0.23
2040年 3.90 -0.21
2041年 3.90 -0.19
將折現值加總為15.45元,那麼我們再給15.45元加一些安全邊際,而現在的價格確實存在著低估的問題。如果按照13%的折現率來估價,其價值為11.83元。
現在,針對白雲機場,我們給出了兩個檔次的價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是因為,我們在進行估價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有時候因為高估而過早地進場,就會被套一段時間;有時候又會因為對它有所低估,一直在等低價,結果沒到低價它就直接上漲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太尷尬了。
所以,為了謹慎起見,建議大家將折現率分為幾檔進行估價,在每檔價格達到條件時分批進場。這樣一來,亦可以避免在錯估的時候一次性進場的損失,二可以避免因為過分低估而買不到股票的尷尬局麵。
平穩型收益的企業那就相對簡單了。我們不對它進行任何預估,它現在是多少收益,以後我們也假定它就是多少收益,用給出的公式進行計算,將最終的折現值相加即可。
至於收益遞減型公司,估價對於它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運營情況不佳,很多投資者在發現企業的真實情況之後,會觀望,繼而大量減持甚至停止投資。
什麼時候買進的問題說完了,那麼什麼時候賣出呢?股神巴菲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他在股價到達16元的時候賣出了中石油的股票。為什麼要賣呢?這裏麵還是關係著無風險收益的問題。按長期國債的利率5.32%來計算,第二年除了本金之外,除了本金之外,我還能收獲利息5.32元。當時,中石油的年報中顯示當時每股收益接近0.8元,而股價達到16元的時候,正好收益率是5%。這個數字和長期國債收益率相差無幾。如果股價再高,分母就越大,那麼收益率就會低於5%。
如果你是一個理性投資人,計算出這樣的結果,還會繼續買進中石油的股票嗎?所以,在這個時候拋出中國石油正是最恰當的時機。這樣來看,什麼時候買進,什麼時候賣出,大致上可以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了。
分散投資和偶然機會:雞蛋和籃子
價值投資必須要將籌碼分散開,因為我們對於收益是預估的,而預估的東西就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很有可能會出現分析錯誤的情況。那錯了怎麼辦呢?是因為價值投資的總原則錯了嗎?顯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凡事都是有一定的概率的。預估既然有一定的風險性,就會有正誤交替出現的情況。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把籌碼分散開。這樣分析正確的概率就會變大了。
不過,籌碼隻是放在籃子裏的雞蛋,我們還有選擇籃子的問題。籃子有兩千多隻,就算我們分析財務報表來篩選,最少也能剩下100隻,我們不可能將100隻股票都買進,隻能進行選擇。那麼該如何選呢?可以肯定的是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通常都是龍頭企業。但是,確定這一點之後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龍頭企業的股票價格通常情況下都很高。這時候就用到價值投資了。
巴菲特總強調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到底合理的價格要有怎樣的合理性?它不是看到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就拚命提高其市盈率,看到經營狀況不加的公司就“痛打落水狗”,而是要找到它真正的內在價值,這就用到了我們的估值模型了。此外,還要加上安全邊際。不過,這最後還要取決於你是哪種類型的交易者。
而有些時候這些籃子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奶業製品出現了問題,比如白酒出現了塑化劑,比如肉業出現了瘦肉精。但是,上述商品都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問題一旦解決了,價格還會回歸價值。這些問題都是偶發性問題,而VCD機被淘汰就是永遠的問題了。所以,一旦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就是我們逢低介入的機會。平時找不到龍頭企業股票低價的時候,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但是也要注意的是,你要找到所謂“合理”的價格。
最後的總結
無論價值投資寫多少本書,出了多少專著,其實就是一句話,把它當成生意來做。你要的不是一夜暴富,不是一年幾倍,而是踏踏實實地坐下來,算算賬。算算它到底值多少錢,再看看你願意出多少錢來買它。好的企業其實兩點最重要,一為開源,二為節流。開源,關注的是收入是否可持續;而節流需要弄明白成本費用是否可控製。
也許你會說自己不是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你想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可是根本無從下手。這根本不是問題,企業的經營者無非也是企業的家長。你把企業的經營當作家庭的日常經濟開支,無外乎也就是那兩點——開源和節流。能不能賺來錢,能不能再省一點。能用洗腳水來衝馬桶的家庭,和水龍頭無時無刻不是開著的家庭相比,哪一個家庭會過得更好呢?
同樣你也可以類比,一個節儉到打印紙會兩麵用完和一個無處不鋪張浪費的企業相比,哪一個的成本會更少一些呢?答案很明顯。重要的是你是從什麼地方能找到數據得出答案呢?這也是本書最想告訴大家的,財務報表中的科目繁多,總得給該專業外人士認知範圍內能對應上的項。
比如,是否節儉看管理費用,是否節據看財務費用,是否有競爭力看毛利潤,是否提高效率看成本,財務有沒有危機看負債,是否賺錢看淨利潤,有沒有活動資金看自由現金流,等等。
可以量化分析的數據,是我們評判一個企業好壞的依據。但一切數據都量化分析了,未免顯得有些膠柱鼓瑟,不知變通了。儒家講男女授受不親,這是經,但嫂溺還要援之以手,這就是權。有時要從經,有時要從權。
比如我們重點說的毛利率,給出了一個量化分界線為30%,可任何企業都需要在30%以上嗎?大型超市卻是越低越好,好的超市毛利率通常都在10%左右,甚至低於10%。再比如奢侈品,如果毛利率僅僅為30%,它就不是奢侈品了,而是一般普通商品。所以從權時,我們首先要為企業的主營業務進行定性,定性後再進行量化分析,才能有的放矢。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經濟無處不在,看似高深莫測的財務分析,隻不過是利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常識來做先行判斷。不要擔心,不要畏難,報表分析隻不過是將我們的常識進行歸納總結,推出一些我們平時不會注意到的論點,再係統會地將常識進行量化,從而得出結論。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中注意觀察的人,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我想這些對你來說,並不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