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木匠
這是一個關於“最好的木匠”的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傑出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分高下。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國王突發奇想:“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來辦一次比賽,然後封勝者為‘全國第一的木匠’。”
國王派人把兩位木匠找來,為他們舉辦了一次比賽,限時3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逼真,誰就是全國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許多獎品,還可以得到冊封。
在那3天裏,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了第三天,他們把各自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
當兩隻老鼠出現在眼前時,大家都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見,甚至連鼠須也會抽動。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則隻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遠看勉強是一隻老鼠,近看則隻有三分像。
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
這時候,第二個木匠抗議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
工匠說:“要決定一隻老鼠是不是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貓看老鼠的眼光比人還銳利呀!”
於是,國王就叫人到後宮帶幾隻貓來,讓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比較逼真。
沒有想到,貓一放下來,都不約而同地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十分像的“老鼠”,啃咬、搶奪,而那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
事實擺在麵前,國王隻好把“全國第一”的稱號給了第二個木匠。
事後,國王把第二個木匠找來,問他:“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貓以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說:“大王,其實很簡單,我隻不過是用魚骨刻了隻老鼠罷了!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與不像,而是腥味呀。”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你是如何變通的?
思考:
人生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獲勝者往往不是技能最好的人,而是那些最肯動腦筋、最有創意的人。
賣報紙的智慧
布萊克和比爾是兩個報童,他們在某一個地區賣同一份報紙,兩人是競爭對手。
比爾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門也響亮,可每天賣出的報紙並不是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布萊克肯用腦子,除去沿街叫賣外,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到那裏,就給大家分發報紙,過一會兒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但很小。漸漸地,布萊克的報紙賣得越來越多;比爾能賣出去的卻逐漸減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
為什麼會如此呢?布萊克給出了非常有趣的解釋:
“第一,在一個固定地區,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把報紙發出去,這些拿到報紙的人就肯定不會再去買別人的報紙。這等於我先占領了市場,我發得越多,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了打擊。
“第二,報紙這東西不像別的消費品有複雜的決策過程,隨機性購買多,一般不會因質量問題而退貨。而且錢數不多,大家也不會不給錢,今天沒零錢,明天也會一塊兒給。文化人嘛,不會為難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報,又退報不給錢,那也沒什麼關係,一則總會積壓些報紙,二則他已經看了報,肯定不會去買別人的報紙,因此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你工作中的優勢在哪裏?
思考: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思路往往決定了他會向哪個方向走,以及他向前走的距離。
一個偉大的推銷員
有一天,一個鄉下來的小夥子去應聘城裏“世界上最大”的“應有盡有”百貨公司的銷售員。
到了那裏之後,老板問他:“你以前做過銷售員嗎?”
他回答說:“我以前是村裏挨家挨戶推銷的小販子。”老板喜歡他的機靈:“你明天可以來上班了。等下班的時候,我會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