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本書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導言)提出問題:介紹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義、視角和基礎、內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第1章至第2章)是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研究的概述:首先考察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賴以存在的最基本點——企業財務信息;其次考察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發展的產物在其曆史進程中所處的位置——曆史方位,以及作為一種特定對象的管理活動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功能方位,進而總結出它的內容和環節。
第三部分(第3章至第6章)是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詳細討論:逐一討論了企業財務信息發掘—企業財務信息轉化—企業財務信息利用—企業財務信息積累—企業財務信息披露—企業財務信息交換各環節的目的、內容和策略。
企業財務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是當前管理實務中的“存在物”,隻是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管理實踐並沒有得到理論的描述、解釋和指導。本書集中研究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實際上回答了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創新之處表現在:
創新一:本書按不同標準、從多側麵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內涵進行了全麵界定,形成了其分類和層次體係。
創新二:本書首次提出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概念,並從曆史和功能的角度對其進行了全麵考察,構造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一個係統過程,對各管理環節進行了詳細分析。
創新三:本書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動因的傳統解釋進行了拓展,首次提出了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提高信息置信度動因”,主張對其不宜以非好即壞的方式定性,可劃分為“自利性、自衛性、自證性三種性質類型”,並有所區別地加以限製、疏導和推進。
創新四:本書前瞻性地提出並運用經濟學原理論證了通過企業財務信息交換獲得經濟效益這一問題,對它的實現——建立企業財務信息市場及其運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當然,以上創新是基於作者目前認識、理解程度作出的,難免有局限性甚至偏頗之處,尚需實踐的檢驗和修正。此外,本書的某些部分旨在對現存的實踐活動、當前的現實狀況提供一種合理解釋或重新解讀,因此可能是“述而不作”的,並沒有進入到建構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階段,在此提出,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