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財務學研究隨政治形勢和經濟體製變化而一波三折,其中爭論、爭鳴不少。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財務成為國家財政的附屬物,財務學研究和財政學研究混淆在一起;後來,又由於學科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學術研究及實務中機構設置、權責劃分等的需要,也由於不同學者對財務本質和會計本質的不同認識,產生了財會合一、財會並列、大財務、大會計等財務與會計關係論的長久紛爭;自然,關於財務信息與會計信息的關係,也存在針鋒相對的觀點。盡管在概念範疇上,財務信息與會計信息或許可以明確區別,但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進入21世紀信息時代以後,為了迅速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滿足顧客需求,當今的企業經營管理已經發展出一係列基於信息整合的新模式,如協同作業、集成管理、戰略聯盟等,而財務信息常常因其涉及麵廣、綜合性強的特點被選作企業信息整合的基礎,不僅僅與會計信息,甚至與業務信息、其他管理信息、戰略信息等的界限正日漸模糊。在信息整合趨勢下,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應有全局觀、綜合觀,充分而恰當地關注和利用企業全部信息資源,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部《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研究》恰可視為應這種需求的及時之作。
這是一部理論和實踐較好統一的高質量論著。作者立足於21世紀信息時代所引起的變革及要求企業財務承擔相應的信息任務,開創性地提出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概念;並從管理理論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兩個方麵,對其從曆史唯物的角度進行了考察,又從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兩個層麵對其進行了功能定位;從而構造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一個係統過程,進而對其中各管理環節作出了詳細分析和拓展探索。
本書的特色與創新表現為:
首先,本書麵向企業財務所麵臨的時代變革及其信息任務,緊緊抓住信息悖論這一症結及其根源,點明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研究不僅僅是關於利用信息技術或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如何提高價值、改進信息利用和促使信息增值的研究。正是這一主題的確立,使得本書具有相當的開拓性及論說深度和力度。
其次,本書基於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是一個管理問題這一認識,主要選擇了管理學的研究視角,通篇以管理環節為主線,循序漸進地展開研究;在論證通過企業財務信息披露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以及通過企業財務信息交換獲得經濟效益等論題的時候,又借鑒、引入和運用了相關經濟學理論。作者打破財務學學科歸屬的迷思,從管理學和經濟學原理,以及信息管理、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信息經濟學、產權經濟學、會計學等相關理論中尋求支持,使得本書具有相當的論說廣度。
此外,本書還在三個方麵得出了開創性的研究結論:一是按不同標準、從不同側麵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內涵進行了全麵界定,形成了其分類和層次體係。二是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動因的傳統解釋進行了拓展,首次提出了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提高信息置信度動因;同時主張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行為不宜以非好即壞的方式定性,可劃分為自利性、自衛性、自證性三種性質類型,有所區別地加以限製、疏導和推進。三是前瞻性地提出並運用經濟學原理論證了通過企業財務信息交換獲得經濟效益這一問題,並對它的實現——建立企業財務信息市場及其運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國研網和超星兩個典型案例分析,持之有據,言之有理,有相當參考價值。
本書是吉利博士的博士學位論文,凝聚了作者多年求學生涯的學識、思考和感悟,本書的豐富內容和詳細分析之下是作者對研究的審慎態度和紮實的理論功底,本書觀點鮮明、語言曉暢則是作者作為青年學者富於探索精神和激情的體現。身為吉利博士的導師,看到她的博士學位論文能夠出版,心中備感欣慰,高興之餘,亦提筆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