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撥開迷雲(中)(1 / 3)

正文 第二十章 撥開迷雲(中)

????廖誌緯道:“你等不必過謙。你將怎樣尋找被劫黃金和平定叛亂的詳細情況,一一說來。”

????嶽平道:“末將以為,尋找被劫黃金是平定叛亂的關鍵,有了黃金才能募兵,有了軍兵才能平定叛亂。”當下將威寧白衣庵救秋楓葉,塞外陰山玄女宮尋百靈神草,安順募兵練兵,雲南苗疆百藥門,進兵安籠平定叛亂諸事,詳細地敘說了一遍。

????廖誌緯道:“上官飛鳴確實是個將才,本督打算讓他鎮守在安籠,如何?”

????嶽平道:“總督大人如此安排甚是得當。末將以為,石玉鳳、高俊都可重用。”

????廖誌緯道:“本督心中有數。”又道:“你至廣東南雄尋找穆前輩的情況如何?”

????嶽平道:“末將至廣東南雄找到了穆宇前輩,把長沙襄王去年中秋之夜飲酒用的羊脂白玉杯給穆前輩看。穆前輩看了白玉杯,聞了聞,說杯內殘存的藥物是一種慢性毒藥,名叫‘七日醉’,出自雲南苗疆毒王趙蝟瑣一派;並說安順知府王朝武也是死於‘七日醉’,王朝武喝過酒後之所以沒有立即昏迷,是因為他有內功和酒喝得不多。”從懷中掏出了白玉杯,遞給了廖誌緯。

????廖誌緯接過白玉杯,看了看,聞了聞,說道:“可知中了‘七日醉’毒之後用什麼解藥?”

????嶽平道:“穆前輩說,在南海一個無名小島上有一種‘化珠草’,將一棵化珠草與一把珍珠放在一起,用木棒攪拌片刻就化為稀泥狀,這種稀泥狀的東西就是‘七日醉’的解藥。穆前輩又說,配製‘七日醉’毒藥和解藥的材料稀有珍貴,因此江湖上很少見到‘七日醉’及其解藥;要找到門徑,用高價才能買到‘七日醉’和解藥。”

????廖誌緯沉思一會,道:“先服用解藥,再喝下有‘七日醉’毒的酒,就不會中毒了。”

????嶽平道:“去年中秋之夜,襄王同桌喝酒的有十人,隻襄王一人中毒,其餘九人沒中毒,九人事先服用解藥,聯合起來下毒謀殺襄王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們互相之間並不和睦。”

????廖誌緯道:“適才你講到的雲南百藥門是怎麼一回事?”

????嶽平道:“雲南百藥門是雲南苗疆毒王趙猥瑣的徒弟刁之遠創立的一個門派。到湖廣長沙賣藥或許就是賣‘七日醉’毒藥的杜繼旺,是百藥門的人;用‘七日醉’毒死安順知府王朝武的韓德椑,其妻子黃玳瑁和嶽母奚桂枝是百藥門的人;用‘七日醉’殺死杜繼旺及其父母而滅口的,是百藥門的祖師刁之遠。”

????廖誌緯道:“這百藥門同韓德椑在安籠叛亂、同長沙襄王之死,其間有什麼陰謀聯係麼?”

????嶽平道:“從現下了解到的情況看,百藥門同韓德椑在安籠叛亂、同長沙襄王之死,其間沒有什麼陰謀聯係。末將認為,他們之間的聯係是百藥門賣藥,叛亂的韓德椑和殺害襄王的凶犯用錢買藥,如此而已。”

????廖誌緯道:“現下我們可弄清楚杜繼旺到長沙賣什麼藥,將藥賣給了誰?”

????嶽平道:“我們可以推論,杜繼旺到長沙賣的藥就是‘七日醉’。理由有二:其一,殺害長沙襄王的毒藥是‘七日醉’,而‘七日醉’為雲南百藥門所僅有;其二,若不是‘七日醉’事關殺害襄王,刁之遠為何要殺死杜繼旺及其父母來滅口呢?然而,我們眼下還沒有這方麵的直接證據。至於杜繼旺到長沙將藥賣給了誰?首先,聽杜繼旺家的鄧管家說,去年夏天,湖廣長沙來了一個年輕人名叫宋仁忠的,找杜繼旺父親買藥,其中有一種藥杜父說沒有,叫杜繼旺帶宋仁忠到屏邊去找刁祖師。再者,去年秋天,杜繼旺之妹杜繼珍聽她母親說:‘你哥哥隻比你大幾歲,已經闖蕩江湖了,這次到湖廣長沙去賣藥,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還有富貴人家的哥兒。’另外,王媛姑娘追尋杜繼旺的蹤跡曾至長沙,打聽得杜繼旺去年初秋確實到過長沙,就住在湘江邊的‘謫仙居’酒樓的兼設客店。據此,末將以為,杜繼旺到長沙將藥賣給了宋仁忠,或通過宋仁忠將藥賣給了富貴人家的哥兒。“

????廖誌緯道:“舒僉事,你去向知府衙的捕快打聽一下,問他們可知宋仁忠是什麼人,並設法把這宋仁忠找到。”

????舒屈道:“是,卑職遵命!”

????何三姑道:“總督大人,拙婦認為,如若杜繼旺到長沙將藥賣給了謀殺襄王的凶犯,那麼他們之間就有接觸;如若這個凶犯是襄王府的某王子亦即‘富貴人家的哥兒’,那麼他們接觸的地點不可能是襄王府,而極有可能是杜繼旺住的‘謫仙居’酒樓兼設客店。”

????廖誌緯道:“是這樣的。”

????何三姑道:“王媛姑娘的族叔王朝明,去年初秋在長沙聽說杜繼旺‘同襄王府的王子來往密切’;王媛姑娘至長沙‘謫仙樓’酒樓的兼設客店,聽店小二說‘去年初秋敝店是住過一個名叫杜繼旺的雲南人’。‘有時小人到杜繼旺客房送茶送水,聽到他們說的一句兩句話,有什麼襄王府呀、王子呀’雲雲。因此,若能將襄王府兩老三小五個王子的影像畫出來,請王媛姑娘送去給‘謫仙居’的那店小二辯認,問這當中哪一個人到客店找過杜繼旺,豈不是一個好辦法麼?”

????廖誌緯道:“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不過怎樣才能把五個王子的影像都畫出來呢?”

????何三姑道:“這個不難,拙婦曾在襄王府王妃那裏見到一個姓唐的女畫師,她教王妃學畫,出入襄王府多年,五個王子想必她都是見過的,是以可請她將五個王子的影像畫出來。”

????廖誌緯道:“三姑,找這姓唐的女畫師畫影像的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何三姑道:“拙婦遵命!”

????接著,廖誌緯設宴為嶽平等人洗塵。宴畢,文秉才、何六順與舒屈、張立、何三姑仍回襄王府,嶽平、梅如雪、王媛、秋楓葉、赫連玉留在府衙歇息。

????次日吃罷早飯,舒屈邀何六順一起去找長沙府衙的羅捕頭。找到了羅捕頭,舒屈道:“羅捕頭,在下等前來向你打聽,長沙城有沒有一個名叫宋仁忠的人?”

????羅捕頭道:“舒大人,可知這宋仁忠是幹什麼行當的?”

????舒屈道:“是一個武林人物,曾到雲南百藥門的杜家去買過毒藥。”

????羅捕頭道:“宋仁忠這個名字卑職沒有聽說過,然而三湘鏢局有個鏢師名叫宋忍鍾,也不知是不是你們要找的人。”

????舒屈道:“鏢局的鏢師,有點像了,說不定杜家的鄧管家因口音關係沒有聽準名字,我們到三湘鏢局去看看。”

????羅捕頭領舒屈、何六順來到三湘鏢局,羅捕頭同鏢局的人較為熟悉,很快地便找到了宋忍鍾。何六順遠遠看見,說道:“不是這人。”

????羅捕頭道:“怎知道不是這人,何差官見過宋仁忠麼?”

????何六順道:“在下沒有見過宋仁忠,但見過宋仁忠的杜家鄧管家說他是一個年輕人。我們眼前的這位宋忍鍾有四十多歲了,是以知道他不是宋仁忠。”

????既然來了,羅捕頭隻好上前問話,說道:“宋鏢師,在下兩個朋友向在下打聽一個人,這人名叫宋仁忠,跟宋鏢師的名字很相近,心想會不會是宋鏢師的本家,便到這邊請教來了。”

????宋忍鍾道:“這宋仁忠是幹什麼事情的?”

????羅捕頭道:“是武林人物,曾到雲南百藥門買過藥。”

????宋忍鍾道:“找雲南百藥門不是買毒藥,就是買春藥,是不是?”

????羅捕頭道:“是買毒藥。”

????宋忍鍾道:“在西門大街有一家‘惠倫生藥鋪’,常替江湖上人物購買毒藥。其老板鍾惠倫的兒子名叫鍾仁鬆,或許這鍾仁鬆在外麵不願以真名示人,因此把名字倒過來,說成是宋仁忠。”

????羅捕頭道:“好,我們到惠倫生藥鋪那邊去看看。”與舒屈、何六順辭了出來。

????羅、舒、何三人來到西門大街惠倫生藥鋪,羅捕頭上前道:“請問鍾仁鬆公子在家麼?”

????櫃台內的一個老者道:“鍾仁鬆不在,到廣東廣州采辦藥材去了。閣下高姓大名,不知找鍾仁鬆有何事情?”

????羅捕頭道:“在下姓羅,是知府衙門的捕頭,在下等想找鍾公子打聽一個人。”

????那老者道:“在下鍾惠倫,鍾仁鬆便是犬子,羅捕頭有什麼事,等犬子回來在下可轉告他。”

????羅捕頭道:“多有打擾,在下等改日再來。如果方便的話,鍾公子若回來了,煩請鍾老板派人給在下等送一個信。”

????鍾惠倫道:“一定一定。”

????羅捕頭領舒屈、何六順來到西門大街另一家“康世生藥鋪”,該店的林老板同羅捕頭是朋友。林老板見了,道:“羅捕頭忙得很啊,多日沒到這邊來走動了。”

????羅捕頭道:“確實忙得很,今天也是有公務才過來的。”

????林老板道:“那就快請到後宅坐。沒請教這二位……”

????羅捕頭道:“這是在下的兩個朋友,一個姓舒,一個姓何。”

????林老板道:“既是羅捕頭的朋友,也就是在下的朋友,三位請!”

????三人隨林老板穿過店鋪,來至後宅堂屋,分賓主而坐,有家人奉了茶。羅捕頭道:“林老板可聽說斜對麵的惠倫生藥鋪,常替江湖上人購買毒藥?”

????林老板道:“惠倫生藥鋪替人購買毒藥的事,是半公開的秘密,這條街上有不少人都知道。”

????羅捕頭道:“林老板可知道惠倫生藥鋪是到什麼地方去購買毒藥?”

????林老板道:“惠倫生藥鋪是到廣東南雄的孫藥王生藥鋪去購買毒藥。”

????羅捕頭道:“請教林老板,這一情況是從何處得知的?”

????林老板道:“在下經常同鍾惠倫或鍾仁鬆一起到廣東廣州去采辦藥材,走到廣東韶關時,他們間或要拐向南雄走一趟,說是為江湖人物去購買毒物,因此得知。”

????羅捕頭道:“林老板可聽說去年夏天鍾仁鬆到雲南去買過毒藥?”

????林老板道:“鍾仁鬆去年夏天到雲南是不可能的。去年夏天在下同鍾仁鬆一起跑了一趟南直隸亳州,又跑了一趟廣東廣州,兩趟都是采辦藥材;其餘時間在下均看到鍾仁鬆在家,沒見他出門。”

????羅捕頭道:“多謝林老板了。”與舒屈、何六順辭別出來。

????三人回到府衙,舒屈、何六順將與羅捕頭一起查訪宋仁忠的情況,向廖誌緯作了稟報。廖誌緯道:“對宋仁忠的查訪有了開頭,是件好事。但若真的讓你們查到了宋仁忠,你們也不能確定就是到雲南百藥門杜繼旺家去買藥的那個宋仁忠,是以必須由杜家的鄧管家來辨認真正的宋仁忠。明天叫府衙發一輛馬車,派梅如雪姑娘去雲南杜家,把鄧管家接到長沙來,為了途中安全,六順隨馬車一同前往。可用兩個車夫輪流趕馬,沿途在驛站換馬,日夜兼程,盡快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