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的預防換來無價的生命
我國的衛生開銷非常大,2001年,中國因為健康問題損失了14000多億元人民幣。這是多少錢?對比一下大家就有概念了。長江三峽建設15年總投資才2000個億。1塊錢的預防投入可以減少8.59塊錢的醫療費用支出。臨床實踐表明,又可以相應減少近百元的終末期搶救費,更重要的是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看看,這個意義有多麼重大!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治療冠心病,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處插一根導管,再放個支架就可以了,很簡單。可你們知道嗎,這個支架內徑3毫米,重量不到0.5克,2.5萬!一次就兩三個。再搭一根導管,1.5萬一根,用一次就得扔,做一回5萬、7萬、10萬,代價太高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手段並不能讓病人恢複到原來沒有病的狀態!
有個同誌患高血壓12年,他的血壓很奇怪,高壓到200也不難受,吃降壓藥倒難受了。他看了兩個醫生,一個醫生說,你必須吃藥;一個醫生說,既然吃藥難受,那就別吃了。於是,他就不吃了。12年下來,動脈硬化、尿毒症,還要透析,1年花9萬塊錢,結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萬,他愛人為他請了10年的假。他整天坐在輪椅上,什麼事都做不了,盡管他非常想活,但一身疾病到後期誰也挽救不了他。
其實呢,一天一片藥,不到1塊錢就能控製住高血壓,有病沒有按照科學的辦法來治療,結果花了90萬。預防其實很簡單,也很廉價,可以讓很多人不得病,但是,卻能夠換來無價的生命的延續。
美國在1999年11月召開第72屆全美心髒學會年會。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上致詞說:“等病人得病後找醫生,醫生能給予病人的幫助已經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複到和病前完全一樣。”會上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不是坐著等病人發病後進行治療和二級預防,而是要主動找出具有危險因素的高危病人,認真進行一級預防,使他們不發病。
其實,這個觀點,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過闡述了。這就是名醫扁鵲的故事。
魏文侯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為善醫?”
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