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2 / 3)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存在感的人有時需要把戀人理想化,完美化甚至神化,因為他需要這種幻影來支持內心最深處自卑又脆弱的自己。開始被崇拜者會非常快樂,人都喜歡被欣賞被讚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崇拜者的壓力會與日俱增,因為沒有辦法做真實的自己而不堪負重,慢慢地枯竭裝不下去。Edward以為自己通過對單戀鄔紗的反思中改掉了這個毛病,但他和董妮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後,他發現自己變本加厲。比如,在Edward眼中,董妮頭發的漂亮程度是10,在董妮自己眼中不過是6.5,在親朋好友大眾眼中綜合下來的指數是7,科學家社會學家等專家眼中客觀地看是5.8。開始時Edward以為是自己能欣賞董妮,董妮也以為找到了一個視她為眼中瞳仁般的男人,他們都沉浸在浪漫的喜悅中,但慢慢,Edward就希望董妮對她的頭發進行各種養護、修飾,因為想讓她頭發名副其實達到10,但這些對董妮來說就成了要求和壓力。董妮可以為了他提升頭發的漂亮程度,畢竟這對她是好事,但Edward在生活的大事小事中對她都有這樣的態度,想改造她,長此以往董妮就受不了了,覺得他在挑剔她,如果他對她是那麼的不滿意,大可以放過她去找一個現成的符合他要求的女人。後來兩個人經過坦誠的懇談,Edward袒露了自己內心的自卑,因為超級球星的女朋友和老婆都非常漂亮,他也希望董妮是那樣的人來支撐他做超級球星的夢想。與自己以為是天使的人在一起時會覺得自己也是天使,但當自己以為對方是魔鬼時肯定就要遠離,於是就出現了陰晴不定的戀愛角色。溝通過後,董妮原諒了Edward,並且安慰他不要那麼緊張,不要苛求自己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把心活在當下,接納一切屬於自己的東西。

把自己內心所需求的所渴望的投影在對方身上,是為了彌補自己的不完美。當我們找不到人來理解和憐憫自己的脆弱時,我們就會一廂情願地給對方很多我們自己想當然的優點,美化他們,通過幻想我們與之在一起的人是我們絕對的理想型來滿足自己對完美的追求,這一切都是我們裏麵的自卑和自戀作祟。Edward渴望母愛,有時想要一個和他媽媽截然相反性格的女人,有時想要一個他媽媽性格的翻版。Edward認為董妮是個知書達理又善解人意的姑娘,董妮確實也有幾分這個意思。Edward認為董妮是溫柔順服的依賴他的,就像他媽媽在他爸爸麵前做情人那般的姿態,但實際上的董妮因為高貴的出身常是倔強的獨立的,對Edward來說期待與現實的差距讓他陷入在董妮眼中的無理取鬧,這有時會傷感情。好在董妮畢竟真刀真槍地談過戀愛,又比Edward年齡大,同年齡段的女人比男人成熟,所以她能包容他所有因為渴望愛而無法被滿足的疼痛。

不能完全擁有一個人,即便這是事實,強烈的占有欲還是會讓人產生挫敗感。就像病人希望自己是醫生唯一的病人,Edward和董妮也產生過一種類似病人對醫生的抱怨。一直以來追董妮的人也不少,其中有一個還是北體大田徑隊的,Edward也認識。那男生主攻田徑400米和800米,在全國青年田徑錦標賽中屢獲大獎,是成為中國田徑國手的種子選手。在Edward訓練很密集和董妮沒有時間聯係的時候,強大的運動強度給身體上帶去的疲憊讓他的心裏會有焦慮,會對董妮亂發脾氣,不安全感又會讓他常刁難董妮。因為太希望自己在乎的人在乎自己,但每個人在乎的標準是不同的,因此就覺得自己被怠慢了。他們在剛開始談戀愛時就約定好往事已隨風,誰都不要再提起。但人本性是自私的,翻臉不認人的,尤其愛到深處湧出恨意時,他們都因為對方心裏有過一個人而耿耿於懷。患得患失,沒有自信時就懷疑自己在對方心裏的地位,找茬來激怒自己和對方。像嬰兒用哭鬧逼父母就範一樣,用任性,胡鬧甚至發怒來讓對方滿足自己內心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