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物質支持:為中等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2 / 3)

家長為孩子購買參考書,目的是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如果孩子不假思索地照搬答案,就有違家長的初衷了。長此以往,孩子形成了對參考書上答案的強烈依賴,就會缺乏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對開發孩子的潛力極為不利。

麵對這種情況,家長也不必過於慌張,更不要大動幹戈。家長仍然需要從孩子的心理入手,首先要讓孩子樹立一種思想,不思考就照搬參考答案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應該堅決改正。

此外,我們要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參考書。

在預習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參考書,從中掌握一些基礎知識,了解學習的重點、難點,這樣不僅省時而且有效。而在課後,家長可以讓孩子利用參考資料的正確答案,及時整理自己的課堂筆記。通過不斷地溫習,才能使掌握的知識更加係統、更加牢固。

細節19 滿足孩子正當的學習需要

為了更好地激勵中等生,家長還必須滿足孩子正當的學習需要,為其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

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中等生的家庭作業字跡潦草,錯字頻出,甚至有時候笑料百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於家長這方麵做得不到位。

許多家長從來都沒有給孩子安排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他們常常把電視放在孩子的書桌旁,或者直接放在書桌上。而在孩子寫作業時,他們總舍不得關掉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如此一來,孩子很難專心致誌寫作業,錯誤百出也就在所難免了。

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最好能夠提供一個獨立的房間專門用於孩子的學習和休息。在房間裏,我們要為孩子放好適合孩子學習的桌椅,使其能夠專心舒適地學習。

為了保證孩子正常的學習秩序,我們還要為孩子提供一些必備的學習用具。

南方某省有關部門研究調查中心就“選擇學習用具看中什麼?”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7.4%的學生注重學習用具的品牌,82.3%的學生注重學習用具的顏色和款式,而看中學習用具實用性的學生隻占了28.1%。

由此可見,在購買文具和其他學習用具的導向上,大多數學生有攀比、跟風的趨向。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引導孩子理性購買。

家長可以事先讓孩子列出清單,以方便實用為原則,購買一些日常必需的用具,如筆、紙、書包、文具盒、磁帶、學習光盤、點讀機、電腦等。而在購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把好質量關。因為孩子活潑好動,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一般都不耐用,因此一定要看是否有正規的出廠合格證。

總之,為了孩子能夠學業有成,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多花些心思。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隻有給孩子必要的支持,才能打消孩子的後顧之憂,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學習上來。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健康安全為第一準則

許多家長在為孩子購買電腦時,隻注重其整體性價比,卻忽略了電腦的真正使用者——孩子的需要。

比如,如果隻是買了電腦,而沒有買配套的電腦桌,電腦鍵盤和屏幕隻能擺放在同一水平的桌麵上,時間一長,孩子必然會手酸、脖子痛。

而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桌麵的高度很重要。家長一定要讓桌麵和椅子的高度保持在一個恰當的高度,既保證孩子坐在桌前時平視屏幕,又要讓孩子的雙手自然地放在鍵盤上,這樣才能確保孩子在操作時舒適順暢。

此外,孩子的視力與其操作時與電腦屏幕的距離有關。距離太近,就容易傷害眼睛。現在市麵上有為電腦桌設計了安全距離報警裝置的產品,當孩子的頭近於與屏幕的安全距離時,報警裝置就會提示。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我們有必要為孩子配備類似的物品。

對於椅子的選擇也有一定的竅門。太高或者太低的椅子,都會給孩子的身體發育帶來隱患。家長不妨選用可旋轉的低靠背椅,最好可以自由調高度。另外,由於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階段,椅子的材質也不宜過軟。

孩子長時間用電腦,不可避免會受到電腦輻射的危害。因此,家長可以在電腦桌旁邊放上幾盆仙人掌、仙人球或者量天尺等植物盆景,既美觀大方,又可以有效地吸收輻射。

另外,我們可以在顯示屏上安裝一塊電腦專用的濾色板,並調整好屏幕的亮度,同樣可以起到減輕輻射的作用。還有,香蕉中的鉀可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鹽分,讓身體達到鉀鈉平衡,有助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因此,我們不妨經常讓孩子吃香蕉。

家長在購買其他學習用具時,也要看所買用具是否符合《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如書包、筆袋所使用的麵料和輔料中,甲醛含量不得超過300mg/kg,學生用課本、練習冊亮度(白度)應不大於85%。

許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發現:孩子對帶有香味的文具很感興趣,如帶有果香味的橡皮擦、圓珠筆、塗改液等。其實,這些香味文具含有色素和香精,甚至會含有甲醛等化學成分,長期吸入這些香味,容易引起神經性疾病,如情緒緊張、注意力下降等。因此,購買文具時應選擇正規商場和品牌文具,盡量讓孩子不要接觸和使用塗改液、不粘膠等,也不要迷戀芳香文具。

以上這些雖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還是要慎重考慮為好。

方法二:以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為前提

在為孩子購買文具時,家長最好不要選擇過於花哨的式樣,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為了迎合孩子的興趣,商家總是把筆盒造得很像玩具,或者在上麵配有大量的小掛件等,這就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的電子詞典,雖然查詢單詞非常方便快捷,但具備大量的遊戲功能。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很容易陷入遊戲之中不能自拔。

還有一部分MP3、MP4,上麵雖然有複讀機的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娛樂。許多學生甚至在上課時都在偷聽音樂,這就難免會影響他們的聽課質量。

因此,家長在購買學習用品之時,一定要想到盡量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向孩子提供合適的學習用品,從小培養孩子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方法三:以合適孩子、孩子喜歡為原則

在購買學習用品時,家長最好能夠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從孩子的興趣角度多考慮一下,既要保證孩子的學習需要,又要讓孩子看著喜歡、用著開心。

比如,在孩子房間的裝修風格上,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別而定,小學的孩子和初中的孩子對房間功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家長一定要根據年齡段、性別和生活習性的差異,細心把握、量身訂製,為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成長空間。

如果有可能,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購買學習用具,具體品種讓其自主選擇。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書本、紙筆等文具的價格,鍛煉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因為挑選文具同樣也是一個比較、選擇的過程,由自己來做出決定,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細節20 給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

“好好學習,如果這次考試得了100分,媽媽帶你去吃好東西。”在小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父母這樣的許諾。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對於激勵學生努力上進確有幫助。為了激勵中等生取得更大、更快的進步,我們不妨對孩子的優異表現進行一些必要的物質獎勵。

小帥是某初中的一名學生。看到別的同學都用上了電腦,他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台電腦。那天,當他向爸爸提出想買電腦時,爸爸答應了,但有一個條件,就是這次期末考試要進入班裏的前15名。

小帥的學習一直是中等水平,在班裏總在20名左右徘徊。不過,小帥覺得隻要自己學習再努力一些,進入前15名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小帥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在期末考試中,他果然史無前例地進入了班級前15名。

周末,爸爸帶小帥去電腦城,買回來一台電腦。小帥高興極了,他答應爸爸,平時用電腦來學習,隻在周末的時候玩一兩個小時的遊戲。

事實證明:物質獎勵是激勵孩子成長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在短期內迅速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不過,在這裏我們也要提醒家長:物質獎勵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莫把這種獎勵變成一種交易。

當給孩子物質獎勵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讓他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你是在為你自己而學習,不是為了爸爸媽媽的獎勵而學習。爸爸媽媽獎勵給你東西,是因為看到你進步了,爸爸媽媽很高興,覺得你是真的很努力,想給你一個鼓勵,希望你能再接再厲。但並不是說你的每一次進步,爸爸媽媽都一定會給你同樣的物質獎勵。因為你的每一次進步都屬於你自己,你學到的知識是你一生中最大、最寶貴的財富。

因此,作為家長大可不必每次都為孩子購買衣物、玩具、零食等。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我們不妨帶孩子來一次全家出遊,或是帶孩子去看一場他喜歡的電影,這些獎勵既是對孩子進步的肯定,同時又不失為一次良好的親子互動機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獎勵要把握時機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進行過物質獎勵,但為什麼有的孩子激勵效果顯著而有的孩子效果卻不理想呢?原因就在於,不同父母選擇物質獎勵的時機不同,效果自然高下有別。

暑假開始了,媽媽為小霞製訂了一個詳細的學習生活計劃,其中每天都給她安排了做家務的時間。

剛開始時,小霞還能按計劃進行,又是掃地、又是刷碗、又是倒垃圾……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媽媽覺得孩子真的長大了,可以幫自己幹些家務活了。

可隻過了一個星期,小霞就不幹了:“媽媽,我的手都脫皮了,我不想做家務了。”

“你的手脫皮是因為你沒有做好保護,每次做完家務洗幹淨手,抹點護手霜就沒事了。其實家務勞動可以增強你的食欲和體質,還能使你的大腦變得更加聰明……”媽媽苦口婆心說了老半天都沒打動她。

“既然做家務使你這麼痛苦,你就把你計劃上的做家務時間取消吧!”沒有辦法,媽媽隻好放棄。

第二天早上,小霞在飯桌上一本正經地對媽媽說:“媽媽,你好久不給我買智力玩具了,隔壁小玟的媽媽已給她買了好幾套了。”

“可以買玩具,但你得自己出錢。”媽媽趁機這樣說道。

“我哪裏有錢,不買就不買,算了我不要了!”小霞很生氣的樣子。

“媽媽這裏有錢,不過媽媽的錢也是付出勞動後才得到的,你還小不能上班掙錢,但你可以爭取在媽媽這裏拿到獎勵。”

小霞一聽,馬上就來精神了,趕緊跟媽媽套近乎:“媽媽,那我該怎麼做你才能獎勵我?”

“這樣好不好?你按計劃上的安排把家務活幹好,這樣,你每天可以從媽媽這裏得到5角錢的獎勵,然後把每天的獎金都存起來,積少成多,一個暑假下來,你就有錢買智力玩具了。”

“真的!”小霞喜出望外,小臉笑得像朵小花似的,拿起抹布又忙開了。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孩子的積極性都需要我們去鼓勵。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家長應該因時而教,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點滴機會,靈活機動地激勵孩子。

方法二:物質刺激一定要恰當準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想擁有的東西,這很正常。更何況他們想要的獎勵往往隻是一塊巧克力、一支雪糕或是一件新衣服。所以,隻要不超越家庭所能承受的範圍,適當地給予孩子物質上的獎勵,這確實是一種激勵孩子進步的好方法。

但是這種物質刺激的方法一定要恰當準確,切不可濫用。否則的話,物質獎勵天天都有,孩子就覺得不新鮮了。不僅如此,這樣還會讓孩子產生不良的動機,隻是為了得到吃的、玩的、用的才去努力,這樣就弄巧成拙了。

新學期又要開學了,媽媽帶小巍去商場買新衣服。

在走過玩具商品區時,小巍從貨架上看到了一挺玩具機關槍。他非常喜歡,一把就將它抓在手裏,再也不願鬆開。結賬的時候,他用懇求的眼光看著媽媽。

毫無疑問,媽媽完全可以滿足小巍的心願,輕鬆將槍買下。但她並沒有將就他,而是認真地對他說:“如果下個學期你在學校表現得好,媽媽就帶你來買。”

結果,小巍在那個學期表現的確很好,然後他在期末考試結束後得到了那挺機關槍。

方法三:合理利用獎勵手段,強化孩子的成功動機

除物質需求外,每個人都有被人尊重、被人愛、被社會認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麵的精神需求。在這方麵,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選擇激勵方式的時候,家長不妨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

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他把一批愛繪畫的孩子分為甲乙兩組。

甲組的孩子被告知:“如果畫得好,將會得到一批價值不菲的獎品。”乙組孩子則隻被告知:“想看看你們繪畫的水平。”接下來,他開始讓兩組的孩子在兩個房間裏畫畫。在4個星期裏,甲組畫得好的孩子不斷地得到獎品,而乙組畫得好的孩子隻得到幾句讚賞。

4個星期後,心理學家發現:甲組孩子大多不主動去繪畫,他們繪畫的興趣也明顯降低,而乙組孩子則仍和以前一樣愉快地繪畫。

為了驗證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又在不同國家、不同興趣組裏進行實驗,結果依然是這樣。

由此可見,物質上的獎勵固然可以強化孩子的某種良性行為,但它也可能使孩子隻對所獲獎品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本身失去興趣。

因此,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家長除了物質獎勵之外,還要注意精神層麵的獎勵。事實證明:帶孩子逛街、去公園玩,甚至做一個好菜、給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朵小紅花等,都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獎勵。而家長把主導權交給孩子,讓他選擇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則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大的心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