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舉幾個例子,這個大概我想很多朋友都碰到過,我也見過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商場裏麵,一個服務員在那兒賣服裝,進來一個人,一看這件服裝標價100塊錢,那麼進來的人覺得貴,我隻願意80塊錢可以賣給我嗎?這個營業員講85塊錢,買的人當然還想爭取一下,我就出80塊錢,這個本來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一種社會生活討價還價,但是我們往往會聽到服務員說這樣的話,看你這個人穿得跟公主一樣、穿得跟皇太後一樣,你還缺這5塊錢啊?你要缺這5塊錢,你穿成這樣幹嗎?這就叫“市井氣”,後麵的就叫“市井氣”,很庸俗、很鄙俗。
包括我看到過還有這麼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去買鞋,正好也碰見一個老大媽也進來買鞋。老人家比較細心嘛,多試了這麼幾雙鞋,就挑了幾雙,那麼營業員過來了,一般來講你應該歡迎,你好好說話就是了,但是營業員不好好說,說你煩不煩?挑來選去的,你到底買不買?那這個大媽也有意思,說小姑娘,你們這兒貼了一個標語,我一看什麼標語呢?顧客就是上帝。那麼這個大媽就跟這個服務員講,不是說顧客就是上帝嗎?我還不能挑幾雙鞋嗎?這老人家說的一句都沒錯,這個很年輕的一個女孩子,化得濃妝,我也很反感,當時說得話就很過分,就完全是“市井氣”,說是啊,顧客是上帝,但是您不知道,上帝是個老爺爺,而且上帝長胡子啊,您有胡子嗎?您是老爺爺嗎?您跑我這兒怎麼冒充上帝了?這種話就是“市井氣”,缺德少教,是我們在傳統當中一定要避免的。
這種“市井氣”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覺。為什麼?因為在今天它已經侵入到我們的校園中間,現在在校園裏,研究生管自己的導師也叫老板。比如我的研究生,有的時候會互相說你今天幹嗎?我去查個資料,誰叫你查的?我們老板。那是說我,這就叫“市井氣”,是必須予以戒除。
戒除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這三種語言,我們說起來簡單,但是要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可是不容易。這個習慣一定要孩子從小養起,要孩子在他的學習和生活當中知道要遠離這一類的言語、這一類的語氣、這一類表述方法。這樣的話,孩子才會從小養成一個比較好的,我們講比較幹淨的、比較清爽的一個語言習慣。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進入社會,往往是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的,往往是會得到別人的歡迎。在傳統中國,特別是是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是極其看重這一點的。
畫外音:
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因此,一個談吐得體的人一定會受到周圍人的喜歡,那麼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都應該注意些什麼?如何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談吐大方、舉止優雅的人?接下來錢文忠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十句極富智慧的忠告,也許會對您有所關注,那麼是哪十句話呢?
錢文忠:
我找出來十條這樣的話,比如“水深流去慢,貴人語言遲。”這是我們掛在嘴邊的,一條河,如果它的水很深,那麼它的流速一般是比較慢的,最起碼看上去比較慢,貴人語言遲,貴人啊,開口說話都比較晚,或者說說話的語速比較慢。現在我不知道怎麼樣,像我們小時候,我奶奶還健在的時候,有的時候有的鄰居家抱著另外一個孩子,大家來比比孩子,中國人有這個愛好,把孩子比比。你們家孩子已經說話了嗎?我們家孩子已經能說很多話了,我們家這孩子還不開口說話,急死我了。那個時候我奶奶一般就會說“貴人語言遲”就是說你語言比較慎重、比較緩慢是一種尊貴的表示,那你不要油嘴滑舌、口舌非常便利,這是不行的。這個話也叫語言宜少又宜遲,這是第一條我們平時講的。
還有一條叫什麼?“話不可說絕,事不可做絕。”這個話我們平時也經常講,這個背後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處世的智慧,叫什麼?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步天長地久,就別說話說得很極端,好像斬釘截鐵,但是沒有退路。
第三句話叫什麼?“酒中不語”現在我們不太注意,現在人喝酒的時候話是最多的時候,我敬你一杯,我敬你怎麼樣,這話越來越高,酒越喝越高,話越喝越高。這在過去傳統當中是非常忌諱的,傳統講究的是“酒中不語真君子、酒氣衝頭話多過”也是講你說話要注意,你不要說出不恰當的話,一喝酒、腦袋一大,什麼都脫口而出,這個會闖禍的,古人這麼講的。
古人還講“氣頭不語”,這跟我們現在也不一樣,現在大家有的時候去找一些心理谘詢師,心理谘詢師會告訴你別悶氣,有什麼不高興你說出來,有不痛快你說出來,心理鬱悶你叫出來,不行你罵出來。中國傳統不行,因為中國傳統沒有心理谘詢師,你沒有說關在一個小房間裏,就跟一個醫生這麼說,沒有。所以,中國古代講究氣頭不語,你生氣的時候不要說話,因為也許你一生氣,話就出來了,就是不妥當話就出來了。所以,生氣的時候不能講。
還有“熟人不語”,這個話完全傳統到現在已經不太一樣了,我們今天說我們兩個人熟人,是好朋友、很熟悉,我們趕快說。古人反而提醒我們,熟人說話你更要擔心,為什麼啊?太熟悉了啊,大家沒有遮攔了,比如大家跟我很熟悉,一見麵說錢老師你怎麼那麼胖啊?怎麼又長了一圈?你知道我愛不愛聽?這叫熟人不語。過去古人講叫“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就是老虎啊,你沒見過老虎吧?當然是很陌生的,你上去拍拍它,哪天老虎吃飽了,精神好,沒準還舔你一下,但是人熟悉,你有的時候說話沒遮攔不行,要有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感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而且古人特別講究防要防一點,叫交淺言深,交情沒有深到這個地步,你言語倒說得很深,這個都是不穩妥的一個表示。
邪事不語,不正當的事情或者擦邊球的事情不要去說,現在我們好多孩子也不太注意,比如說那你這張碟片哪兒買的?我正規店裏買的,我這張在攤上買的,盜版,五塊錢,這個話在過去不能說。你怎麼說?這個做的不是一件正當的事情,過來一個孩子,再拐過彎,那五塊錢兩張,這個叫邪事不語。
戒穢汙詞,這就是《弟子規》的,穢汙詞你不好講,髒話不能講。
戒輕諾,你不要輕易去答應別人。
戒話擾,就是人家很忙,比如我在忙一件事情,突然來嘮叨,說一件根本沒有什麼關係的事情,煩得不得了,你不要去打擾人家。
戒揭短,這個話我們平時有時候會不注意,比如有些朋友還拿我舉例子,錢老師你有一米七嗎?那不揭的就是我的短嘛,所以這個話都不能說,最好不要說。你比如看到一個女孩子,好久不見,你怎麼胖成這樣了?那在今天這都算揭短,我們不要說。
所以,在中國傳統當中,大家發現沒有,有很多這樣的俗語。《弟子規》也就是從這些智慧,包括經典當中的智慧結合起來,把它融彙起來,來教育孩子從小養成一種謹言慎語的習慣。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它當做一件小事。在這個言語的表達方麵,在和別人的交談、交往方麵,我們在使用語言的時候,還應該有哪些方麵要時刻注意?請大家聽下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