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窮養關鍵之七:注重財商培養,培養男孩的理財觀念(1)(2 / 3)

父母如何培養男孩理財的習慣呢?

方法一:培養男孩的理財習慣,需要抓住男孩成長的關鍵期

據兒童行為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個關鍵期。比如,2~4歲是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期;4~6歲是培養孩子數理能力的關鍵期;而對於稍具難度的理財能力而言,培養的關鍵期則為5~14歲。

在男孩理財培養的關鍵期,父母應該及早培養,5歲之前的孩子,大多無法理解抽象概念,他們隻對具體的東西感興趣。因此,此階段父母隻需對孩子傳授一些簡單的金錢知識。例如,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男孩,金錢可以用來換取他們想要的一些東西,比如玩具,比如零食。要求他們將錢幣定期放在儲蓄罐裏,積攢一定數量後,就可以實現一定的心願。

同時,需要注意,在培養男孩理財習慣的關鍵期,孩子不良的消費習慣也會逐步養成。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需要,是每位父母都必須做到的。

方法二:培養男孩的理財習慣,父母一定要狠下心

一些父母計劃培養男孩的理財習慣,但是因為男孩在此之前已經形成了某些固定的習慣,如果家長突然改變他的習慣,他會不適應,可能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如果因為麵對孩子的一時哭鬧,就心生不忍,進而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那麼這種妥協無疑將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孩子也會漸漸養成欲望無度的惡習。從表麵上來看,父母的這種滿足是一種愛的表現,可從長遠來看,這對孩子的一生卻是不利的!

這就需要父母狠下心,不能因一時心軟,而毀了男孩的一生。

73

培養男孩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在現代社會,讓男孩從小養成科學理財的好習慣是每位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父母不應僅僅滿足於孩子對錢的了解和認識,還要在實踐生活中培養、訓練男孩的理財能力。而培養理財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小男子漢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並教給他一些投資的技巧。

事例一:童童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平時的零花錢也非常充裕。不管是什麼時候,隻要他一開口,就能夠得到至少四份零花錢,這些錢有爸爸給的,媽媽給的,爺爺奶奶給的,還有外公外婆給的。因為零花錢比較充裕,童童花起來便不知道節製,這漸漸養成了他出手闊綽的毛病。直到有一天,派出所通知童童的父母去派出所領人,他們才知道兒子已經和社會上的一幫小混混混在了一起,原來童童的出手闊綽引起了一些小混混的注意,他們帶著年幼的童童出入KTV等少兒不宜場所,漸漸地童童身上沾染上了一些惡習。童童在參與一次搶劫中被派出所抓獲。

事例二:吳月同樣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但是由於父母的教育方法得當,吳月從小就養成了儲蓄的好習慣。將自己的零花錢以及壓歲錢,在家長的幫助下分成兩部分。因此,他在銀行有了兩個屬於自己的賬戶,其中一個定期賬戶是用於存放不常用的錢,這樣利息高;另一個是活期賬戶,用於存放日常的零用錢。後來,在爸爸的指導下,他開始用積蓄的一部分定期購買債券。

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未來的社會,男孩是否能夠掌握一些投資理財的方法,對其成長和成功尤為重要。因為,隻有學會了儲蓄,他才能養成節省“自己的錢”的習慣;隻有學會了投資,他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率先學得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方法一:從小培養男孩的理財能力

很多理財專家建議,在培養男孩理財能力的關鍵期,家長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指導孩子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從短期效果看是為了養成孩子不亂花錢的習慣,從長遠來看,將有利於孩子及早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例如,很多男孩都喜歡吃冰淇淋,如果買一杯要花4元的話,家長就應告訴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隻能給你3元,等到明天再給你3元,你才能買來吃。”這就是孩子儲蓄觀念的萌發。

男孩到了六七歲時,父母就應給予他一個懂得為短期目標存錢的思想。比如,孩子要買一件自己喜歡的、並不太貴的玩具時,父母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孩子存錢。父母可以為孩子訂一個明確的計劃:每天應該存多少錢,存多少天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就會有目的地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積攢起來。讓孩子用“自己攢的錢”得到這個玩具,會比輕而易舉地從父母處得來更加珍惜,還可以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這種年齡段的孩子存錢的耐心至多隻能有3個星期,時間太長會使孩子感到灰心,失去存錢的興趣。大約到了9歲,孩子才能懂得為遠一些的目標而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