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老子天下第一”的領導思維
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幹同誌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情節再現
徐進是長發電子科技公司的一名高級程序員,公司員工都認為徐進是一個有才華的人,隻是他的才能在這個崗位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雖然徐進在日常工作中業績一般,每次隻是把工作做得剛及格,很少有超額完成的情況,而且他也很少加班,這些原因導致他並沒有拿到最高額的獎金,但是徐進不太理會這些事情,每天活得輕鬆自在。
有一天,徐進被老板叫到了辦公室。
“徐進,我認為你的工作完全可以比現在幹得更出色!”老板開門見山,語氣和緩地說道。
“老板,我覺得我按照您的要求完成任務就足夠了,這個職位要求我做的我都做得很好。”徐進胸有成竹,輕鬆地回答。
“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不更加努力呢?你這種態度不僅耽誤了公司,還毀了你自己!你以為自己是個人才,我也不希望你跳槽,你就可以以此要挾我嗎?告訴你,隻要你跳槽,我馬上去市場招聘。我是老板我怕誰,隻要我出足夠高的工資,還怕招不到人嗎?”
三天之後,徐進被老板辭退了,而且沒有拿到一分錢的補償。
案例評點
在中國,有一些領導者常常以“領導者”自居,甚至以“老子天下第一”
的領導思維來經營企業。此類領導者往往會倨傲自負,認為誰也比不上自己。
“老子天下第一”的領導思維在實際的管理中無疑損害了領導者自身的影響力。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不但應是一個能夠尊重員工、激勵員工的領導者,而且還應是一個謙虛和藹、讓人尊敬的上司。但是在上述案例中,該老板具有中國大多數領導者的典型特點——驕傲、自大、自滿。換言之,這類領導者具有那種較濃的封建“集權”意識——“老子天下第一”的領導思維,即“我是領導我怕誰”。這種管理思想不僅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且還違背了“領導就是服務”的人性化企業管理的科學規律。
一些成功企業家特別強調,很多中國企業競爭力低下,甚而造成崗位效率低下的一個原因就是領導者自以為是、驕傲自大。很多時候,領導者的領導方式影響著員工的崗位效率。
員工的崗位效率,與領導者的管理方式有直接關係,不懂管理的管理者是“隻有要求,沒有標準”,而專業的管理者是“有要求、有標準、有理念、有尺度”。
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之一、商界教皇、管理領袖中的領袖、後現代企業之父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
“領導者成功的秘訣,在於你能駕馭你四周的人。未來的領導人,必須有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獨到的戰略見解,讓別人真心喜歡和信服,而不是以權威的方式使下屬惟命是從。過時的組織動作方式,宛如老舊的城牆正在逐漸倒塌。”
從湯姆·彼得斯的話中不難看出,麵對不同的企業文化,需要不同的領導風格,因為企業文化決定領導風格,從而影響下屬接受領導者的方式。
著名的管理專家及暢銷書作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基業長青》
一書中評述了自己對領導風格的看法,他說:“在16世紀,人們把所有不理解的事都歸結為上帝。為什麼穀物歉收?是上帝。為什麼某人去世?是上帝。
現在我們的通用解釋換成了領導。”
柯林斯注意到,當一個公司成功時,人們需要歸功於某人,這人常常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同樣,當一個公司失敗時,人們需要歸咎於某人,這個人也是首席執行官。在許多情況下,領導風格是決定企業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湯姆·彼得斯和吉姆·柯林斯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對一個組織內的個人和集體施加影響,幫助他們確立目標,引導他們完成所確立的目標。所以中小企業領導者要解決員工崗位效率的問題,必須抓緊時間學習,提高管理者的領導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能夠適應未來的競爭趨勢。
業內專家認為,“領導就是服務”——即專為下屬提供服務的人,它與“老子天下第一”的領導思維(“我是領導我怕誰”)有很大區別。看一個領導者是否具備“領導就是服務”意識,是區別現代型管理者和傳統型管理者的一個重要因素。坦率地說,真正擁有這種意識的管理人,在中國企業中是極少的。相反,抱有“老子天下第一”這種“領導意識”的管理者卻比比皆是。
判斷管理者是抱著“服務意識”還是“領導意識”,通過表1中的態度對比就可知道。
可以看出,以“領導意識”來領導企業無疑是無效的,因為濃厚的“領導意識”是封建社會專製思想的重要表現,與人性化管理是格格不入的。領導者抱這種意識,不僅是給自己上枷鎖、戴套子,而且還會眾叛親離,使得領導者阻礙崗位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