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法海來了(2 / 3)

在西山村,老人過世,實際上花費也不多,畢竟西山村山頭多,不需要買地或尋遠路安葬老人的開支。

隻是,西山村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家裏老人過世,需要停三日後才能安葬。

這時吃三日的風俗還存在。

也就是老了人的人家,必須提供三天飯食,粗茶淡飯也可以的。

這也是規矩。

規矩就是別人家都這樣做,不能到你家你就不這樣幹,這是不行的。其實這就是當時喪葬費用中一筆最大的開銷。

而且,在農村,頭頂鍋兒賣,人情大似債,村人行禮還人情的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死了上人,看下人!

按道理和傳統,不管分家不分家的,都是一個**下來的弟兄,他們必須平攤這筆費用。

可是,墨豐的兩個兄嫂就不想出這個錢。

理由,這不僅僅他們家日子緊巴巴的,而是有些感染了紅眼病。

墨豐弟兄三個,他是老小,一直遲遲沒有成家。

雖然墨豐退伍回來後不熟悉莊稼活,但墨豐頭腦還在,還身強體壯,幾年下來,種莊稼也會了。

畢竟農家的活計也不是造原子彈,還能有學不會之理?

墨豐與母親過活,雖然家裏的老娘,老了是老了,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洗洗刷刷,看看雞鴨,做做手邊活還是沒有問題的。

墨豐能有一千三百五十七塊八毛的積蓄,這裏麵,墨豐的母親功不可沒。

墨豐兩個兄嫂家,由於小孩眾多,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家裏積蓄還沒有墨豐多。

本來分家時弟兄關係就不和睦,小矛盾衝突不少。

如今,墨豐開始新建窯場,又與西山村小學老師,如花似玉的高中生仇菊領了結婚證。

眼見著,墨豐以後的日子將會高出他們一大截來,他們有些嫉妒了。

一個**下來的弟兄,怎麼能不一樣呢?

這是不是他們共同的老娘有私房錢,而且都給了老小墨豐呢?

他們心裏莫名的不平衡起來!

在現在,在後世,在農村,在城市,這樣的事情有,還不少!

但是,那是日子好過的老人才能這樣做的,墨豐的母親有這個能力嗎?

墨豐家除了四間土牆的牆壁破茅房是老人留下的,但是這是當時作為老人與墨豐過活的條件之一。

至於墨豐的一千三百五十七塊八毛的積蓄,那是墨豐退伍回來的一些補助和農田莊稼的收入。

他們共同的老娘哪有錢給墨豐呢?

他們自己也不想想,每年贍養老人的兩百斤稻穀有時都不是按時供給,而且每家兩百斤稻穀還要裝三麻袋。

要知道標準稻包,那時是144斤一麻袋的。可見他們贍養老人的稻穀都是半飽的稻穀居多。

至於金錢?

過年過節,就是老人生日,他們都不會給一個雞蛋的。

當然,人心都是肉長的,隻是現在的農村實在太窮,不能盡心盡責的贍養老人。畢竟眼淚水都是望下流的,他們也是為了家裏的半大小子們。

老人過世,如果真的是日子過不下去,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就是了。

就是說墨豐現在條件好些,讓墨豐一個人承擔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那畢竟也不是什麼大錢,人情來往,家裏情況差,村裏人也不會說你家飯菜沒有油水。

可是事情總是出乎人的意料,墨豐的兩個嫂子卻不是這樣的。

她們既不想承擔這喪葬費用,但還不想在墨豐和即將成為墨家新人的仇菊麵前丟了這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