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聚蹲在一處偏僻的院牆角落裏,如開一次嚴密性的會議,個個表情嚴肅,認真,且分外緊張。
“等放月假,我回家,我媽養了雞,我帶一隻過來,送過去。”子凡知道今天他們實在有些過了,聽說那個唐七七隻有十四歲,那麼小,而他們都已十六七歲了,整個事情算起來,也是錯在他們。
遠華聽後也表示要從家裏帶隻雞過來。“走的時候,縣食堂一個工職人員還問我,‘你們是不是在學校裏會欺負七七’,說她才隻有十四歲,隻是小小孩兒,如果我們敢欺負她,他絕不饒恕。吃她一餐飯,好像引發了人品問題,不知道會不會扯上其他問題。”
“事情嚴重化了。”宋代喬一臉憂鬱地,“我的數學那麼好,一直都是滿分,我的大隊會計夢,我的政治前途會不會受影響。”
“你從家裏多帶幾隻雞過來就好了,要不然再帶幾隻鴨也行。”杜威實在受不了宋代喬的這種憂鬱。
“家裏沒鴨子,家裏隻有幾隻下蛋的老母雞,養了好多年頭了,我媽說老母雞不能送人,送人不吉利,送給別人,別人會倒黴的。”宋代喬仍是半死不活的憂傷著。
“那就送蛋!”遠華也實在受不了。
“這個倒有。”宋代喬突然就活過來般,心情極好了。“我吃了些肉,送她一籃子雞蛋可就扯平了。”
“反正把我們今天吃的補回來就好了。”子凡很簡單的想著以簡單的方式處理,不過他發現陳楚一直稍稍的低著頭沒開口,於是對陳楚說去,“楚啊,你今天也沒怎麼吃,你比我們瘦,肚子也比我們小,吃得也比我少,所以你那隻雞,我出。”
“別。”遠華懂子凡的意思,上次去陳楚家,他家除過四壁牆,估計再有就是他家樓層裏米缸中的那點米,也就出不起啥東西了。於是他對子凡說去,“凡啊,你帶些你弄的魚幹就好,一次抱兩隻雞出來,你那啟山兄定會刨根問底,要是他老人家知道,你會被削成扁擔一樣扁。你帶一隻雞,我帶一隻雞,杜威帶一隻雞,三隻雞加上魚幹和雞蛋也應該差不多了。”
“那我就讓子凡受累了。”陳楚不想麵對這種狀況,可他又實在無能為力,心裏很不是滋味。
“我們都是自家兄弟,沒得誰受累不受累的,如果要這點小東西還計較,那不是損了這兄弟的名頭,‘狹隘’這個詞,我們可不敢沾。”子凡衝陳楚笑去,“以後別說這些有的沒的,傷兄弟感情。”
“對,往後我們五個人就是親兄弟,不過,三國有桃園三結義,我們,我們至少得一個響亮的名字。”宋代喬靈光一現“山雞團”。
宋代喬這話一出,遭來一片白眼。
“不,此山非彼三,此山為山林的山,而非一二三的三。此雞也非家禽之雞,而是山林中之野雞。你們想像山林中的野雞,多自在,多快活啊,多具有戰鬥力,你們要是去山林中,量你們偶爾瞧得見山雞,也絕對抓不到。山雞團,我們要像山雞一樣充滿鬥誌,靈活適應環境,快活生活,而且還從沒聽說過有山雞被餓死的······。”宋代喬慷慨激揚。
“我經常上山抓野雞,都是活捉。”子凡駁回宋代喬的野雞隻能讓人觀賞性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