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每天能提高1%,那麼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成功的腳步,失敗與成功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隻是一山之隔而已,隻要你能每天多前進一步,讓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進步一點點,那麼就離你的目標就不遠了。而如果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沒什麼兩樣,或者連昨天都不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不去提高自己,必將會被被淘汰。
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能力
當你站在山腳下,可能你能看到的也就是幾棵樹而已,如果你想看到更遠處的風景,那麼就必須站在山頂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正是因為他站在了高山上,才能將整個魯國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比別人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懂得借力,把別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能力,所以牛頓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的肩膀”就是我們要借助的別人的經驗和教訓。
曾經有很多人問陳安之老師,為什麼他的成功速度如此之快,僅僅在短短幾年內,就取得了別人十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不能取得的成就?陳安之老師說:“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別人的經驗,都在用自己的經驗。然而,一般人通常沒什麼成功的經驗,有的話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成功真的有秘訣,那就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善於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能力的人,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名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坐上了營銷部副主任的位置。很多人會覺得,這也太玄乎了吧,哪裏會有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了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後,你就知道其實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上班的第一天,這位大學生表現得像個小學生似的,非常虛心地向這個同事請教,向那個同事學習,很多事務都是一學就會的,同事們見他態度很好,就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解。
第二天,這個年輕人就找機會跟每一位同事聊天,並且也對工作發表了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一般來說,員工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都能夠發現公司的某些問題,而對這些問題都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看法,不過礙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槍打出頭鳥的心態,他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過去了,不會主動向老板提建議。但因為是新人,加上態度很好,大家都把自己積累的意見和看法倒給了這名大學生,而他也把每個人的意見和觀點都牢牢記在心裏。當天晚上,年輕人就將收集到的所有意見和建議進行了綜合總結,並設計了一套詳細的方案。
第三天,年輕人就帶著這套方案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並坦率地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老板大為吃驚,這麼一個新人,竟然能在短短的三天之內,將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而且還能提出如此完備和出色的方案,真是奇才。於是當即決定,任命年輕人為營銷部副主任。
就這樣,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隻用了三天時間就坐上了營銷部副主任的位置。
這個故事並不是教你也要在三天內坐到副主任的位置,而是要讓你學習他那種虛心討教、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能力的做法,正因為“海納百川”,所以才“有容乃大”。
我們一定不要隻顧低頭拉車、埋頭做事,還要抬頭看路,要留一隻眼睛盯著別人,看看別人為什麼做事那麼有效率、為什麼升職那麼快、他們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有哪些可以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地方,隻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把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才能比別人走得更快、比別人走得更遠、也比別人走得更輕鬆。
但是你要明白,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並不是單純地模仿和複製,否則弄巧成拙,會給人留下“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的笑話。
史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魯國有兩戶人家,一戶姓施、一戶姓孟。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好學儒家仁義之術,另一個兒子愛好軍事。好學儒術的那個兒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遊說齊王,齊王采納了他的意見,讓他做了兒子們的老師。愛好軍事的那個兒子去了楚國,用他的法家主張去遊說楚王,楚王很高興,請他擔任軍事長官。他們各自都受到了重用,並都加官晉爵,很快富裕了起來,親友們也都跟著榮耀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