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普通的辦公室職員一躍成為公司的領導層,你是不是覺得這樣就萬事大吉、大功告成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你就OUT了。不要忽視了身後那些“虎視眈眈”的麵孔,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奮鬥,你如果不繼續努力,一定會被人取而代之。職業生涯是沒有盡頭的,你隻有不斷超越自我,在職場上才能一直有所收獲。
充電——成功的不二法門
提到海爾的張瑞敏幾乎是無人不知誰人不曉,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在短短二十年間,發展到今天的世界名牌,製造了企業神話,而製造這個神話的就是家喻戶曉的張瑞敏。但其實海爾和張瑞敏的背後還有一個風雲人物——海爾的總裁楊綿綿。因為有了她的加入,才有了海爾和張瑞敏創造的一個個神話。張瑞敏談到對楊綿綿的最初印象是她與別人不一樣,她的同齡人在利用上班的時間買菜、織毛衣、洗衣服的時候,她在認真地看書、學習、充電,今天說來,當年的這種印象也許是樸素和直觀的,但正是這種看似樸素,實則內涵豐富的“人才觀”,奠定了一位傑出女性的創業史、奮鬥史。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就是說人隻要活著就要充電。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除了“變”,陰晴圓缺、花開花落,每天都有新的事情發生,也有舊的事物消亡。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激烈的競爭致使大家都在努力創新,所以新的事物不斷產生,加上網絡和傳媒的全球化覆蓋,使得新生事物的壽命大大被縮短,昨天才發明的事物,今天可能就要被淘汰了:曾經轟動世界的單放機,讓全世界的年輕人趨之若鶩,大街小巷裏幾乎每個年輕人腰裏都掛個小匣子,耳朵塞個耳機,邊走邊搖,如果誰沒有這麼一個東西,會是相當沒有麵子的事情。但是今天去大街上看看,還有誰掛個單放機?到各大商場你幾乎找不到它的影子,滿櫃子都是MP3、MP4,現在都出現MP5了。如果你腰裏掛個盒子,邊走邊扭,還到人前去炫耀說:“看我的單放機怎樣?”人家肯定會笑你是哪裏來的“土包子”?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如果還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不去充電,肯定會被這個時代無情地淘汰。
某市曾經有個轟動一時的事情,一位高考狀元為了生計,竟然當街擺起了修鞋的地攤。當年他以全市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被分配進了本市最好的國企上班,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看到很多下海經商的都發了才,也跳下水經商,結果失敗了,為生計所迫,他就在街上擺起了修鞋攤。這件事情被當地媒體報道以後,立刻炸開了鍋,大家義憤填膺,紛紛指責當地政府的官僚作風,嚴重浪費人才。
但是經過深入地調查了解,才發現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原來是因為當年的“狀元”被這個時代淘汰了。
大學畢業以後,他還是非常被當地政府和單位器重的,但是他並沒有繼續學習充電,讓自己的知識跟上時代的發展,頭頂著當年高考狀元的光環,躺在名牌大學的文憑上睡覺,每天都在觥籌交錯之間浪費大好的青春。下海經商不能憑書生意氣,什麼也不懂又不去學習了解,隻是看到別人賺錢他就把資金也投進去,結果血本無歸。當電腦都已經普及的時候,他不懂電腦、不懂網絡,最後隻得淪為在街頭擺地攤的命運。
我們並不是說擺地攤的工作有多低下,因為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劉少奇主席當年在人民大會堂就握著淘糞工人時傳祥的手說:“我們都是一樣的為人民服務,隻是分工不同而已”。在飛速發展的時代,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像那位曾經的狀元一樣,那麼就必須不斷充電,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通用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堪稱個人和公司的變化大師、創造大師。他從不故步自封,在領導整個企業和員工的時候也如此,在他眼裏,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他說:“每個人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改變自己,總裁們必須改變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更派得上用場;員工也必須改變自己,學習新技能,這樣才能保持足夠的創造力,才能跟上時代飛速發展的步伐;公司也必須時刻注意創新發展,停滯不前會使企業走向墓地。”
你來自哪裏不重要,你身處何處不重要,你要去哪裏才是最重要的。明天的你將會是什麼樣的,這才我們必須考慮的。難道你想像那位曾經的高考狀元一樣嗎?對於一名執著於成功的人來說,他步入社會時知識起點的高低並不起決定性作用,反而自我進修的態度最終決定一個人事業成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