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膽的睜開雙眼,看到眼前擺有五塊半人高的石碑,各自坐落在不同的方位,包圍著裏麵數十條有明顯的人為製造痕跡,裝滿了水的弧形水溝。
長短不一的弧形水溝間隔有序,仿似構成了一個圓形圖案,而中央地帶則豎有一根頂部呈半球形的矮柱子,平整的截麵上發出五彩的光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光束都縈繞著一層灰黑色的煙霧。
除此之外,菲澤爾還發現石室的左右兩側和正對麵的牆壁上,都有一小塊被人為磨平的長方形麵板,且刻寫有奇怪的符號或者圖案,離得有些遠無法看清。
他下意識的伸手摸了摸背後,想從背包裏拿出筆記。
然而他的背包留在住處,此刻身無長物,摸空了幾下才驀然反應過來,自嘲的笑了笑。
菲澤爾看了幾眼石碑、柱子以及地麵的水溝思考少頃,沒有選擇立馬去上前仔細研究,而是轉身走向左邊的牆壁,決定先看看刻寫在三塊石麵板上的究竟是什麼。
剛才離得稍遠看不真切,現在近距離觀看,菲澤爾一眼就看出來頭,浮康達迪恩時代末期出現的產物——罕頓文字。
根據曆史記載,浮康達迪恩時代是一個列強紛爭的時代,各國時常征戰,局勢卻僵持不下,之後隨著各國君臣不斷更替,激烈的矛盾才得以逐漸用和平的方法平複下來,互通交易,並由此催生出各國通用的罕頓文字。
雖然浮康達迪恩時代在整個曆史長河中隻是一個常見的戰亂時代,但也跟許多神秘的古代文明一樣,從遺跡和墓穴中發掘出的文物文獻,有不少高於現代的神奇技術工藝產物以及高深思想文化造詣。
其中,一本用人皮編製成書,共一百八十六頁,由罕頓文字書寫,出自馬可安-奎茲撰寫的《夕陽大地》,借以書中主角浮康達-迪恩的視角,用直白露骨的筆觸,描繪出與史實幾近相符,紛亂的浮康達迪恩時代的殘酷與悲劇,被現今許多曆史學者奉為經典。
當然,之所以說“與史實幾近相符”,那是因為裏麵或多或少會有錯誤,以及把某些事件歸功於魔法,那些頑固的曆史學者自然不可能相信。
這本《夕陽大地》的原本,現在就收藏在迦頓學院裏麵,菲澤爾早年對這本人皮書好奇,通過斯卡勒爾的關係,曾經翻閱過一遍,結合曆史資料,內容的真實度著實令人驚歎。
說回罕頓文字,它共有六十二個文字,從現文明的眼光去看,罕頓文字就像是有些變形的標點、符號、數字、字母以及圖案,一段文字往往至少出現上述三種組合。
不過罕頓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結構簡單;一個文字對應一個音節,沒有音素的區分;通過組合形成順口形象的詞彙,幫助記憶累積詞彙。
易記易學易懂,正是這個特點,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普及各國,並在日常中流暢使用。
菲澤爾初次接觸並學習罕頓文字,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掌握了大約有七、八千的詞彙量,這種速度也證明了易記易學易懂的特點。
不過那時學習罕頓文字是為了看《夕陽大地》,多年過去,現在再次看到罕頓文字,菲澤爾難免有些生疏。
他摸著下巴,盯著麵板上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字,腦海不斷挖掘深埋的記憶。
漸漸的,麵板上的內容越來越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