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陸軍運輸局局長(1 / 2)

冬日的早晨,華盛頓憲法大街,軍需大樓五層把角,一間門上掛著陸軍運輸局局長銘牌的辦公裏,約翰正心不在焉地喝著咖啡。

在正對著辦公室大門的一張寫字台後麵,副官米勒上尉正埋頭整理著今早上需要約翰簽閱的各種文件。

一轉眼,約翰已經調回華盛頓一個多月了。起來,史汀生和馬歇爾還真是雷厲風行。從跟約翰談完話,到他接到調令,奉命組建陸軍運輸局隻不過用了短短的三時間。

現在,約翰已經不再是第8師的範德比爾特副師長,而是陸軍運輸局範德比爾特局長了。雖然此刻他的軍銜仍然是準將,但是一個普通步兵師的副師長和一個陸軍二級職能部門(運輸局隸屬於軍需部)一把手的分量孰輕孰重,是顯然意見的事。至少在大部分人眼中,約翰現在也算是一號人物,在軍內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更何況,參謀部裏很多明眼人都早已看出來了,陸軍運輸兵司令部少將司令這個位置已經非約翰莫屬了。隻等他完成對陸軍運輸部隊和職能部門的整合工作,肩膀上再添一對星星不過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不過在外人眼中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了的約翰,此刻心裏並不輕鬆。計劃了一年多,一心想成為空降部隊開朝元老的他,猛地被安排去組建另外一個新兵種——運輸兵,擱誰心裏都要適應一段時間。

更何況,運輸兵和空降兵這種可以是完全新生的兵種不同。自打獨立戰爭時期起,軍事運輸就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職能一直存在於美國陸軍當中。

雖然一直沒有成為獨立的兵種,但該有的功能一樣沒少。公路、鐵路、內河、港口、裝卸、配送、倉儲……各種相關職能機構多如牛毛。

更加糟糕的是,這些部門、機構、部隊又長時間隸屬於軍需兵、工程兵部隊,各種利益糾葛纏繞在一起,短時間裏很難分割幹淨。上任一個多月來,約翰都快被各種曆史遺留問題弄瘋了。

最後還是多虧有史汀生叔叔指點,約翰才勉強搞清了其中的來龍去脈。

搞了半,約翰並不是陸軍首任運輸局局長。早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陸軍就意識到了由軍需部隊負責管理輪式車輛、碼頭裝卸人員和陸軍的深海船隊,由工程兵部隊負責鐵路和港口運輸船的簡單分工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規模日益龐大而又複雜的運輸需求。

於是,當時的陸軍部部長就下令要籌建陸軍運輸局,並任命弗蘭克--海因斯(Frank--Hines)準將為首任運輸局局長。

這個海因斯準將為此忙前忙後,努力了一年多。終於,190年6月4日通過的《美國國防法案》正式將鐵路之外的所有軍事運輸歸入陸軍運輸局管理,陸軍運輸局從此成為了總軍需部下屬的一個獨立的局。

誰料,海因斯還沒高興幾呢,國會裏的孤立主義勢力就抬頭了。《美國國防法案》生效幾個月後,國會就又通過了縮減軍隊規模的決議。剛組建的運輸局又被精簡成為了軍需兵總司令部辦公廳下轄的運輸處,成了一個純粹管理交通和運輸計劃的職能部門。海因斯好容易劃拉到手的那點實權,又都被軍需兵和工程兵瓜分走了。

作為新任的陸軍運輸局局長,將來運輸兵的當家人,約翰當然不原因把應該屬於自己的權力交給別人。隻不過在到底哪些權力應該屬於運輸兵這個問題上,他和後勤司令部的某些大佬之間有些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