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在海軍大學的密室裏一共參加了兩輪圖上推演。
第一輪紅方(美軍)被擊沉戰列艦4艘、重創1艘;被擊沉敵航空母艦艘、重創1艘;損失飛機約190架。藍方(日軍)艘航空母艦被擊沉、艘遭重創,損失飛機17架。判定襲擊失敗。
第二輪紅方艘戰列艦被擊沉、1艘遭重創;航空母艦艘被擊沉、1艘遭重創;艘巡洋艦被擊沉、艘被重創;損失飛機10架,其中80架被擊毀在地麵上。藍方隻受到輕微損失,成功撤離。判定襲擊成功。
雖然兩輪推演的結果截然不同,但對眾人對“Z計劃”的疑慮仍然沒有絲毫衰減。因為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兩輪推演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前一輪判定紅方巡邏機藍軍潛艇泄露的油跡,提前進入了戒備狀態而已。也就是,襲擊的突然性是決定計劃是否成功的絕對必要條件。
可是聯合艦隊從本土出發,航行三千海裏去襲擊太平洋那頭的珍珠港,要想保證突然性談何容易。這可不是掌握了珍珠港美軍的飛行巡邏、船隻停泊、防空火力等情況就可以的,聯合艦隊在集結、行進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計劃的暴露。
“本人堅決反對這一計劃。”在場諸將中,反對聲音最強烈的就是第1航空戰隊司令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身為計劃的具體執行者,南雲的反對具有無疑更大的殺傷力。
“當前局勢日益緊張,屆時美國艦隊還會不會呆在珍珠港內不動尚不好?更何況太平洋各島嶼美軍基地的巡邏機也警戒森嚴,要通過敵人的警戒而不被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隻要被一架敵機或者一艘潛艇發現,必然就會受到阻擊,作戰勢必受挫。這樣不但會連累南線作戰,也會導致整個戰局陷入不可收拾的尷尬境地。”
“我讚成南雲司令官看法。”計劃製定者之一的大西瀧治郎海軍少將也覺得山本的計劃逃過冒險,“雖然我參與了該計劃的製定,但本人堅決反對實施這一計劃。日本攻擊菲律賓或者其他美軍占領地如關島、威克島都是可以的,但就是不能去進攻珍珠港,這太危險了。”
“本人完全讚同這一作戰計劃。”發言力挺山本五十六的是第航空戰隊司令官山口多聞中將。山口的履曆和山本五十六很像,兩人都曾在美國大學進修過,一個在哈佛一個在普林斯頓,並且都擔任過駐美使館的武官。
所以,與海軍中那些盲目相信“皇軍不可戰勝”的大艦巨炮主義者們不同,山口深知美日國力的差距,明白隻有先發製人,在開戰之初就致對方於死地,才能有一線生機。
“誠如南雲長官所言,珍珠港作戰的確冒險,這毋庸置疑。但如果我們僅僅集中於南方作戰,美國太平洋艦隊勢必會對我們南進的側翼實施進攻,本土的安全也無法保證。到那時候我們將腹背受敵,局麵勢必難以收拾。隻有放手一搏,以求一役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才可以保證南方的順利進軍,才能確保本土的安全。本人堅決支持實施珍珠港襲擊作戰,為此不惜以身殉職!”
山口多聞在海軍中享有“提督中的提督”的美譽,他的強硬表態深得在場青年參謀軍官的擁護。隨著黑島龜人、源田實等青壯派的加入,一時間會議室裏的討論變得火藥味十足。
川作為“局外人”,絲毫沒有介入聯合艦隊內部紛爭的意思。但是作為推演一方的總指揮,又沒有理由立即脫身,隻能尷尬地坐在那,一邊聽大家發言,一邊琢磨其中的道道。
剛開始,川還奇怪山本為什麼放著支持“Z計劃”的山口多聞中將不用,偏偏要選反對該計劃的南雲忠一來擔任行動總指揮。
後來聽了眾人對計劃諸多細節的爭執,他才明白:很顯然,“Z計劃”成敗的關鍵並不是如何把炸彈丟到敵人頭上,而是如何讓龐大的艦隊隱秘航行至攻擊位置,並在襲擊結束後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