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目標休斯飛機公司(1 / 2)

從永野修身大將的辦公室出來,川大佐長出了一口氣。謝謝地,永野大將沒有問起對休斯飛機公司的滲透進展。

自從前兩年所謂“零式泄密”事件出來後,休斯飛機公司這家美國航空製造業新貴就進入了日本陸、海軍高層的視線。前段時間,英國人用該公司生產的飛機對德國腹地進行了多次成功襲擊,日本方麵也多有耳聞。日本海軍尤其對美國任針對那款類似零式的戰鬥機所進行的一係列改進非常眼熱。

海軍軍令部曾下令情報部門加強對休斯飛機公司的滲透,試圖獲得能讓“零式”艦載機性能大幅提升的秘密。這項任務也是川大佐負責布置實施的。不過目前為止,並沒有取得任何實際進展。反倒是陸軍那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與日本海軍關注P-51戰鬥機不同,陸軍這次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了休斯飛機公司的B-4轟炸機上。沒辦法,誰讓他們現在裝備的三菱G“96“式陸攻機載彈量連1噸都不到,充其量隻能算是戰術轟炸機呢。與海軍相比,日本陸軍更加急迫地需要一款重型轟炸機。

據川所知,陸軍參謀本部的情報人員已經成功收買了休斯飛機公司的一個中層管理人員,並獲得了部分B-4轟炸機的相關資料。聽,陸軍某將軍注意到在那個法國裔工程師提供的一組照片中,B-4轟炸機的機翼上站著許多人,覺得這似乎是一種十分不錯的機翼強度試驗方法。於是就讓工程師把這種“方法”用於測試他們自己的試驗模型,結果機翼折斷了。到目前為止,陸軍的飛機工程師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但不管怎麼樣,陸軍這次跑在了海軍的前麵,這讓川感到非常難堪。至於請陸軍幫忙,打聽一下P-51戰鬥機的情報,川壓根就沒有想過。不是他好麵子,而是日本陸、海軍之間的關係決定了他根本就不可能這麼做。

要論起陸、海軍之間關係的對立程度,估計沒有哪個國家能趕上日本。兩軍之間的梁子甚至一直能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的長州藩(陸軍)和薩摩藩(海軍)。

按理,日本一個島國,應該以發展海軍為先。明治時代最早的官方法也是“海陸軍”,海軍才是防禦外敵的主力,陸軍是後娘養的。但是隨後的西南戰爭和一係列兵變讓大家開了眼,不重視陸軍還真的不行,人家會鬧啊。折騰幾次,皇和政府也明白了,按鬧分配才是真理,還是緊著陸軍的要求來吧。再之後,日本基本消除了列強入侵的危險,開始考慮入侵大陸的問題了,不可避免的要以陸軍為主。

而且,海軍到底是技術兵種,成員文化程度高一點,西化徹底一點,對軍隊屬於國家的理念更認同。陸軍這些土包子就不一樣了,人家人多,還都駐紮在要害地區,某個腦殘冒出點什麼想法馬上就能實施。

再加上日本內閣實行“內閣大臣現役武官製”(內閣的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必須是現役軍人),如果軍隊對政府不滿,不派軍人當大臣,政府立馬就完蛋。一來二去,陸軍逐漸就在政治上壓到了海軍。

對於這種情況,海軍不是沒有抗爭過。山本權兵衛(搞八八艦隊計劃的那個,和山本五十六沒啥關係。山本五十六是過繼後才改的姓,以前叫高野五十六)當首相那會兒,曾經試圖改變這一狀況,讓退役軍人也能出任陸軍大臣。結果以山縣有朋為首的陸軍元老分分鍾就弄出了個“西門子事件”(海軍高層在英國和德國購買軍艦拿巨額回扣),把山本搞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