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足壇,技戰術的改革讓這項運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現代足球總是非常強調傳球,但在足球起源時代可並非如此。
早期的足球是建立在過人的基礎上,球員在拿球之後會迅速帶球向前突破,此時球隊的其他人會專注於在拿球人丟球之後迅速奪回球權。
考慮到球員接球之後的第一想法,19世紀的足球其實更像橄欖球,而非現代的足球:傳球非常罕見,如果傳球也隻是迫不得已。
但傳球的打法卻在日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一支名叫女王公園的球隊統治者蘇格蘭足壇。1872年蘇格蘭同英格蘭的比賽中,這支球隊為國家隊提供了很多優秀的球員。當時英格蘭隊的球員更加強壯,也開始體現出現代足球的初步風格。但蘇格蘭球員看起來卻更像一個整體,他們在進攻時不會選擇單打獨鬥,而是會用傳球撕扯對手的防線。
這樣的打法讓英格蘭球員感到震驚,因為這是他們完全陌生的概念——球竟然可以傳給位置更好的隊友,這是他們此前從未考慮過的。不出所料,這種團隊的打法讓球員們的能力最大化,並創造了一直更和諧的球隊。此後,這樣的想法傳遍了整個英國,也傳遍了整個歐洲。
雖然當時的球隊經常改變戰術和陣型,但在戰術發展的過程中,各支球隊更關注的是打法風格而非陣型。
但“wm陣型”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例外。
這種金字塔式的體係其實就是2-3-5,上世紀20年代中期,由於越位規則的改變(球和對方門將之間防守隊員不足三人位越位改為不足兩人為越位),這一陣型開始達到統治地位。20世紀初,各支球隊開始了解越位陷阱的價值,但這樣的改變其實遠非完美,各支球隊在造越位時變得更加困難,更加冒險。
阿森納傳奇主帥赫伯特·查普曼意識到球隊必須適應新的越位規則,於是他決定讓球隊的中衛(之後是三中場其中之一的球員)的位置更加靠後,位於兩名邊後衛之間,組成三人的防線。這徹底改變了防守的性質,也讓球隊有了一個穩定的基礎。
但由於這名“中衛”的後撤,球隊中場人手不足,因此內鋒不得不回撤幫助中場,前場隻留下一名中鋒和兩名邊鋒,此時球隊的陣型變成2-3-2-3,也就是常說的wm陣型。此時球隊在防線上擁有足夠的人手,中場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支援,這也意味著球隊不再隻是單純地強調進攻了。
1953年匈牙利6-3大勝英格蘭可以說是足球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比賽,匈牙利的戰術部署完全處在英格蘭之上。事實上,匈牙利出色表現的核心原因非常簡單:球隊中關鍵球員所扮演的角色完全讓英格蘭球員摸不著頭腦。
盡管不是球隊的明星人物,但匈牙利中鋒南多爾·希代古提卻是匈牙利出色表現的催化劑。英格蘭球員認為身穿9號球衣的他自然會出現在射手的位置,並且參與到和中衛的身體對抗中。
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的位置回撤得很深,並且成功地將英格蘭中衛哈裏·約翰斯通吸引出來。比賽中更多時候他扮演的是一個中場的角色,不會直接威脅英格蘭的球門,而是會用傳球幫助球隊的其他前鋒破門。
呃,這是不是古典前腰的雛形?
除了進攻,匈牙利在防守方麵也顯得與眾不同,球隊中場約瑟夫·紮卡裏亞斯也會積極後撤,成為球隊的第二名中衛,這樣的做法也將邊後衛的位置進一步推向邊路(和現在邊後衛的位置差不多)。
這種想法很快傳遍全世界,四後衛的陣型逐漸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戰術體係。但匈牙利的貢獻還遠不止於此,他們的打法讓攻擊手們學會更好地利用空間,而不是莽撞地直接和對手的防守球員對抗,這樣的藝術同樣得到了快速的傳播。
到了20世紀60年代,鏈式防守的出現改變了球隊的整個防守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變了清道夫的概念。
奧地利主帥卡爾·拉潘是第一位嚐試在防線身後安排清道夫的主教練,此後,意大利主帥內雷洛·羅科在執教特列斯蒂納時讓這一打法在意大利流行起來,雖然他會經常改變球隊陣型,但清道夫這一角色是始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