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幸福之我見:活在當下,珍惜擁有(1)(3 / 3)

對此,南先生在講到佛法所在的時候指出,佛法就在你我的日常生活裏,一切現成,待人處事,無一不合乎慈悲喜舍,遇事臨境自自然然無著無依,這樣便是菩薩行,健康明朗,雍容大度,將幸福快樂帶到人間的每一個角落。

雖然南先生追溯的是佛法的來源,但同時南先生也教會了我們幸福快樂的方法,即“遇事臨境自自然然無著無依”。換句話說,就是無須太計較,不必太較真,更無須怨天尤人。

現實生活中,南先生自小便是一個能夠自自然然、泰然自處、不怨天地的人。

據南先生自己說起小時候,有一次,他母親在做飯,一看醬油沒有了,便叫他拿碗到附近的店裏去買回來。那是南先生第一次去買醬油,他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做好這件事情。

當他買好醬油走在路上的時候,他生怕醬油灑出來,於是一直盯著碗看,但是越看,手越是抖,走到半路,連碗都扣在地上了。路上被人笑話,回家也可能被母親責備,但是南先生對打翻的碗始終沒有回頭看一眼。別人問他,他就說:“已經打翻了,有什麼可看的?看了還可能會想,怎麼運氣這麼不好?又少不了怨天尤人一番。”於是,南先生回家拿了個碗,又去買醬油。這一次,南先生端著醬油,泰然地走回了家,一點事也沒有。經過這件事,南先生悟道:“事情就是這樣,你越在意,越加造作,往往就越難穩定,越不平衡。”

正是因為南先生遇事臨境能自然處之,能泰然自處,所以南先生一生縱然遇到了許多波折,但他的內心始終都是快樂的,而他的人生也比較幸福。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若想如南先生一樣活得快樂、幸福,就必須擁有泰然自處的心境,如此一來,才能自然為人處世,也才能無憂無懼。人生在世,能有這樣的生活態度,也才能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擁有的幸福。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無須怨東風

南懷瑾先生說:“每個人到了十幾歲這個階段,煩惱特別多。如同《西廂記》上所說的‘無故尋仇覓恨’,莫名其妙地覺得任何事情都不對勁,看到花落下來,也要傷心掉淚,‘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

生活中,很多人不僅是十幾歲的時候煩惱特別多,甚至是在他整個人生旅途中,他也總是愁眉不展。但是,很多時候,仔細想來,其實也是“無故尋仇覓恨”。

古人說:“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俗話也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既然如此,能看到八九,為什麼就不肯去看一二呢?可見,人的一生,快樂不快樂,幸福不幸福,其實都源自其自身的心態。

不快樂的人,不幸福的人,總是會有那麼多煩惱、悲傷與憂愁。誠如李煜所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緒這麼多,這麼重,仿佛生活中就沒有任何一件事、一個人能讓他感到快樂、幸福;好像生活處處與他作對。

這樣的人,很多時候,其庸人自擾也源自“無故尋仇覓恨”。為何這樣說呢?人生再漫長,也不過幾十年。快樂過一天是過,不快樂過一天也是過。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選擇每天鬱鬱寡歡呢?笑一笑,輕鬆自在地活著,難道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