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爸爸媽媽也會犯錯(3 / 3)

兒童時期是一個成長時期,他的發展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果孩子像機器一樣運轉,就會把無限的可能性變成唯一的可能性,這是一種殘忍的做法。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孩子都是潛在的巨人。本來他完全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或那樣的人,但是你給他全封死了,你給他選定的這個軌道他未必就能成功。父母這樣做是非常可怕的,孩子特別需要獨立支配的時間,要給孩子自由飛翔的空間,這是孩子內心湧出來的動力,這對豐富孩子的人生大有好處。孩子在雙休日,至少有一天是要用來玩的,不能都學習。玩是孩子童年的需要,社會學大師費孝通說,孩子懂道理是看會的,不是聽會的,是看小夥伴怎麼做學來的。因此,父母要給孩子選擇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時間,童年需要幻想。

孩子需要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應該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的心靈需要自由馳騁。過度教育等於他全得聽你的了,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意識都非常不利。

另外,孩子容易對此產生厭煩情緒和抵抗心理。我們知道,孩子是最好奇和最好動的,但他們的專注持續時間又比較短,他們需要的是有趣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領悟式教育。如果老是以教育成人的方法向孩子灌輸知識、講述道理,他們不但會厭倦,甚至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因此,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度,才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地自由成長。

03 自由是勇士的搖籃

無為就是不強為、不妄為,就是按規律去做。今日教育出現的問題,許多都與違背規律的強為妄為有關。無數個走上歧途甚至絕路的孩子,都是父母或教師太有作為的悲劇作品。

競爭是當今社會中最常見的現象,在孩子們的世界裏也是如此,爭寵愛、爭職位、爭分數的比比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老子,他一生隻有《道德經》五千言,卻文約義豐,影響深遠。雖然他沒有專門論述教育,但其辯證的思想,即使對於今天的教育也有巨大的啟示作用。首先值得三思的是老子“無為”的理念。

在《道德經》第二章裏,老子在論述了美與醜、善與惡等事物的對立統一關係之後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這段話的意思是:“因此,聖人用無為的態度來對待一切問題,實行不言的教導;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加以幹涉;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為萬物盡了力而不自恃己能;功成業就而不以此自居。”這段話的核心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也是老子首次提出“無為”的概念。必須指出,老子的“無為”之說並非無所作為,而是按照自然界的規律去做事,像聖人那樣,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老子進一步闡述了“無為”的思想。他說,“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說:“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治理國家的人,要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常以苛之政擾害民眾,那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也許可以說,無為的思想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科學發展觀。無為就是不強為,不妄為,就是按規律去做。今日教育出現的問題,許多都與違背規律的強為妄為有關。

自由是天才成長的搖籃。在人類曆史上,許多科學巨匠的成功,都得益於父母的無為。發明大師愛迪生的故事尤為經典。

2005 年是全世界享受電燈光明的120周年,誰不感激它的發明者——偉大的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然而,1855年,8歲的愛迪生上學僅3個月,就被老師開除了,理由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糊塗蟲。原來,愛迪生在考試中倒數第一,而且怪問題太多。比如,老師教學生念字母,他就問:“老師,A為什麼要念作‘ei’呢?”老師教1 1=2,他又問:“老師,為什麼1 1=2呢?”老師氣壞了,用竹片打他的頭,罵他“糊塗”。

愛迪生的母親也當過老師,她在與校方爭論無效的情況下,自己承擔起教育兒子的重任,其方法正是無為之法。她發現愛迪生對物理、化學特別喜愛,就專程上街買回《自然科學與實驗科學入門》,又把地下室借給兒子當實驗室,任由他大膽探索。

誰也想不到,愛迪生的第一個科學實驗計劃,竟是讓人在空中飛翔!他相信:如果在人體裏充上比空氣還輕的氣體,那麼,人就一定能像氣球一樣飛向天空。於是,他選擇了一種爆發劑,據說用它可以製造比空氣還輕的氣體。他又鼓動好朋友:“你想不想飛?想飛,我有辦法讓你飛!”朋友一向很佩服愛迪生,就口服了爆發劑,結果人沒飛起來,肚子卻疼得讓他滿地打滾。自然,愛迪生的母親承擔了責任,請醫生為他的朋友治療,又向孩子的父母陪罪道歉,還教訓自己的兒子。但是,母親依然沒有剝奪兒子做實驗的權利,而正因為如此,愛迪生才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事實證明,愛迪生的母親因無為而成大為,恰恰在於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並創造條件讓其把潛能變成了一項項有益於人類的發明。

真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孩子。隻有做到對孩子既了解又尊重,父母和教師們才會像明智的農夫一樣,是花兒讓花兒開,是麥子讓麥子長。當然,也可以嫁接,還可以轉基因等等。但是,再平庸的農夫也不會奢望,明明種下的是一顆麥子,卻要麥子長成果實累累的大樹,這是再怎麼施肥也難以如願的。

04 表達自己的喜好[訓練]

訓練目標 讓寶寶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也讓父母學會理解、尊重寶寶的選擇。

訓練分析 學會麵對成人仍堅持自己的喜好,這對孩子們來說很重要。這些喜好包括吃飯、穿衣、梳什麼發型等等。特別是當有的父母猶豫不決時,他們的孩子能恰當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就顯得尤其重要。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們可以練習培養一種禮貌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也是訓練獨立性的好方法。

訓練方法 分角色

父母們經常想讓孩子吃特定的東西,比如胡蘿卜、菠菜、西蘭花等等味道一般、但卻很有營養的蔬菜。這些食物是母親們鍾愛的東西,但母親們在自己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她們也許也並不喜歡吃這些蔬菜。雖然如此,她們卻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老老實實地吃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媽媽寶寶來玩一個小小的分角色的遊戲。其中一個人扮演父親或母親,而另一人則飾演孩子,當然,這時候由孩子當家長,由家長來當孩子才是明智的做法。“父親”或“母親”這時堅持要讓“孩子”吃他們不愛吃的東西,可“孩子”根本不愛吃這些。

來演一下下麵兩段對話。在第一個對話中,孩子惹惱了父母,使其大發雷霆。而在第二個談話中,孩子巧妙地說服了父母,他們同意不再強迫他了。如果你平時就很喜歡強迫孩子,那麼第一個談話隻需要演出平時你們的樣子就可以了。但是在第二個對話中,孩子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來說服父母嘍。

討論:

1.你怎樣做會惹惱父母,以至於使他們管你管得更多?

2.你怎麼和你的父母交談,才會使他們願意去滿足你的願望?

3.在哪些事情上孩子們有權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