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量:每10兩藥粉加入滑石粉1兩,胭脂1兩,用以洗麵洗手,治麵斑麵皺。可玉容紅顏,滋潤肌膚,祛斑消皺。方中益母草要求“農曆五月五日采摘”,應理解為大約時間,各地氣候不同,采摘時間有異。
據陳可冀等專家介紹,“益母草澤麵方”是武則天常用的美容秘方,已流傳達一千多年。公元659年,此方被寫入中國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明代李時珍將它收入《本草綱目》。
益母草在中藥中屬於“活血理血”一類的藥,也是治療婦科病的良藥,內服外用均可。
外用入洗麵藥,令人顏麵光澤,還可治療粉刺、黑斑等皮膚病。唐代大醫學家王燾說:“初用此藥洗麵,覺麵手滑潤,顏色光澤。經十曰許,特異於女麵,經月餘生血色,紅鮮光澤異乎尋常。如經年久用,朝暮不絕,後四五十歲婦人,如十五歲女子。”由此可見,此藥的療效不可低估。
唐代是一個既愛美又開放的時代,故包括帝王後妃們在內,均愛美容護膚。
唐太平公主洗麵藥: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親生女兒。她常用的洗麵方由桃花和烏雞血兩味組成。具體用法是:農曆三月三日摘桃花,陰幹,研成粉末,七月七日收烏雞血調桃花粉成膏,裝入容器密封。用於擦洗麵部及身子。筆者認為,這裏所要求的“三月三”、“七月七”,應理解為大概的時間段,且各地氣候不同,桃花開謝時問有異,不可拘泥。唐朝建都陝西長安(今西安),屬黃河中下遊氣候,可代表關中一帶氣候,其他地方的桃花開謝時間自當別論。但其用法應當是相同的。
在中藥中,桃仁屬常用的活血藥,桃花並不多用。但據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桃花可以“令人好顏色”,即桃花洗臉能使人麵色紅潤好看。唐代大醫學家、中國醫德醫風的倡導者孫思邈,在其所著的《幹金翼方》中,用桃花陰幹或泡酒口服,能“令人麵白悅澤,顏色紅潤”。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桃花含山柰粉、香豆精,可用作化妝品的原料。
烏雞血是中醫滋補肝腎的良藥,可營養皮膚。據說,桃花與烏雞血調和成膏,久用可滋潤皮膚,使人麵如桃花般鮮豔光澤。
唐永和公主藥澡豆:永和公主是唐德宗皇帝李適的女兒,她每天用此方洗臉。澡豆,是我國古代以豆粉為主要原料的洗麵用粉劑。根據需要配以不同藥物又稱“藥澡豆”,為當時常用的美容美膚用品。其藥方組成是:桃仁、杏仁、鹿角膠、蜂蜜、黑大豆粉、白芷、白芨、白蘞、白附子、茯苓、漿水、皂角、麝香等,合而為之,具有活血通絡、滋潤皮膚、養顏止裂等功效。“藥澡豆”的具體做法是:用粟米做成稠米飯,趁熱放入冷水裏,浸泡五六天,待發酵到有白色泡沫時,過濾澄清,備用。取漿水幹餘毫升,煮沸後放入鹿角膠熔化,再放入淘好的糯米,共煮成粥。把粥攤成薄餅,曬幹。
然後,將糯米幹和全部藥物(除麝香)共搗成細末,加入豆麵調勻。將白酒和蜂蜜混合加熱熔化倒入以上藥中,攪勻,曬幹,最後加入麝香,裝瓶密封備用。
唐永和公主藥澡豆又方:白芷5兩,川芎5兩,瓜萎仁5兩,雞骨香3兩,皂角10兩,大豆半斤,赤小豆半斤。用法是:將皂角炒後去皮筋。以上7味藥混合搗研成細粉,除去豆殼備用。本方具有嫩麵去皺、化斑美容等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常用此方洗臉,可使皮膚變得比較細嫩和白淨。
道號為“楊太真”的楊玉環——和唐玄宗愛得死去活來的楊貴妃,是個十分愛美的美女。據《魯府禁方》記載,她常用的美容方叫“紅玉膏”。紅玉膏的組成是:杏仁(去皮)、滑石、輕粉各等份,冰片、麝香少許。將前三味藥共研成細粉,蒸後放入冰片、麝香,用雞蛋清調勻成膏狀,洗臉後擦敷。方中杏仁潤澤皮膚,疏通血脈;輕粉可使皮膚潔白細嫩(輕粉即水銀,有毒,不可久用)。滑石疏理毛竅,清爽皮膚。現代醫學證明,滑石粉由於顆粒極小,吸附性很強,有保護皮膚粘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