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曹操的敗軍會走哪條路呢(1 / 3)

諸葛亮與關羽的賭博

所有的賭博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結果的不確定性。

滾球輪盤的賭博,能預測到它會在哪一格停頓嗎?如果能夠預測,那賭館就會賠得倒閉,而賭博者就會狂發大財。

壓大壓小和壓黑紅寶是一樣的道理,你壓大,莊家開出來的點數可能是小,你壓小,莊家開出來的點也許是大,任何一個賭徒都無法確定蓋碗裏的骰子的點數是大還是小。

就連拉老虎機這樣的小玩意兒,我們也不知道哪一次會掉下一大堆硬幣來。

這雖然說是賭博中最常見的現象,其實也是生活中博弈的最常見現象。

把這個具有三種、四種可能性的問題簡化一下,化成兩種可能性來說,就像《三國演義》上說的東吳軍與曹軍分列在長江的兩岸邊,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是曹操先攻還是周瑜先攻?是今天進攻還是明天進攻,這又有誰能夠確定得了呢?

我們知道周瑜靠著一把大火,燒掉了曹操在長江上的戰船,失敗的曹操倉皇逃跑,準備逃回北方。

劉備的軍隊擔任第二梯隊的任務。既然曹軍逃跑,那麼在江北堵擊的任務就屬於劉備軍了。他能確定曹操是從哪條路上逃跑的,從而能夠堵擊到他們嗎?

諸葛亮借罷東風之後,立即返回了劉備身邊,並且升帳,開始準備堵擊曹操的兵馬。

諸葛亮先命令趙雲說:“子龍,你可以帶上三千兵馬,渡過江去到烏林小路,找樹林多蘆葦密的地方埋伏下來。今天夜裏四更之後,曹操一定會從那條小路走過的,等他們的軍馬過時,你半中間就可以放起火來。雖然不能全部斬殺他們,起碼也能消滅掉一半。

趙雲接受命令後問道:“烏林那裏一共有兩條路,一條通南郡,另一條通荊州,不知道他們是走哪一條?”

諸葛亮說道:“南郡那裏形勢急迫,曹操不敢走那裏,我估計他必定走荊州,然後大軍投許昌而去。”趙雲於是領命而去。

諸葛亮再叫來張飛,命令道:“翼德,你可以領三千兵馬渡江,截斷彝陵這條路,去葫蘆穀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然朝北彝陵去。等來日雨過,必然埋鍋做飯。你隻要看見炊煙起來,就在山邊放起火來。雖然不能捉到曹操,但你的功勞一定也不小。

接著,諸葛亮又喚糜竺、糜芳、劉封三人,要他們各自駕駛船隻,繞江剿擒曹操的敗軍,奪取器械。三人領計去了。孔明起身,又對公子劉琦說道:“武昌是一望之地,最為緊要,請公子趕快回去,率領你所屬的部兵,把守在片口。曹操一旦失敗,必定有逃到你這裏來的逃兵,就勢擒拿,但你不可輕離城郭。”劉琦便辭玄德、諸葛亮去了。諸葛亮對劉玄德說道:“主公可以在樊口屯兵。登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就他的大功吧。”

諸葛亮把一切都分派停當,就好像把那關羽給忘記了一樣,根本沒有用眼睛去看他,也沒有分派給他任務,這就有些讓關羽受不了了。他見到諸葛亮全然不理睬他,高聲叫道:“關某自隨兄長征戰許多年來,從未落過後,今日逢臨大敵,軍師卻不委用於我,你這是什麼意思啊?”諸葛亮笑道:“你不要見怪,我本來想讓你去把守一個最緊要的隘口,但有些違礙之處,猶豫再三,也不敢叫你去。”關雲長說:“有什麼違礙的?我倒想聽一聽你的原因。”諸葛亮說道:“當年曹操對你不薄,你心裏常想要報答他。今日如果曹操兵敗,必定走華容道。我如果將你派去的話,你必然會放他過去,因此我決心難下。”

諸葛亮先使用激將法激了關羽一下。

“軍師你也忒多心了吧!不錯,當日曹操的確是十分厚待我,但我已斬顏良,誅文醜,解了白馬之圍,回報過他了,兩下裏已經不欠什麼恩情。今日碰見,我豈肯輕易放過他?”諸葛亮追問一句:“倘若你放了他時,那如何辦?”(諸葛亮二激關羽),關羽說:“願依軍法處之。”諸葛亮又緊逼了一句“果真如此,請你立下軍令狀。”(諸葛亮三激關羽)。關羽根本就沒有猶豫,立即在軍令狀上簽字畫押。簽罷,關羽開始了反擊:“軍師,如果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那又當如何?”諸葛亮說:“那我也與你立個軍令狀。”

諸葛亮本沒有必要同關羽較勁,自己去立什麼軍令狀,但他這樣做,是以此證明自己的判斷絕不會失誤——曹操必走華容道。

兩個人都立下了軍令狀,這等於是諸葛亮與關羽的一次賭博,賭~賭誰的猜測是正確的。

這裏的關鍵是諸葛亮做了一點小小的手腳,如果沒有這一點“手腳”,諸葛亮是難以判斷的。

在關羽臨走之前,他囑咐關雲長:“你可以在到華容小路的高山之處,放上一兩把煙火,把曹操引過來。”這一點,又叫關羽不能理解了。因為關羽認為,曹操一見到了煙火,必然判定小路上有伏兵,是不可能再走華容道的。而諸葛亮認為,兵法講究的是虛虛實實,虛者實之,實者虛之。曹操是很會用兵的,正是會用兵,他見到煙火隻會想到我方是虛張聲勢,這裏必定無兵或者兵少,反而會走到這條路上來的。

結果,正是這把煙,讓曹操果然中計了。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一敗塗地,岸上的步軍與江中的水軍慌不擇路地向北方逃跑。

經過火燒赤壁的大敗,再經過趙雲與張飛兩次襲擾,曹操已經潰不成軍,也已疲憊之極。這個時候,正在行軍中間,有軍士向他報告,說前麵有兩條道路,不知走哪一條好。曹操就問情況,軍士說有一條大路,一條小路,走小路要比走大路近五十裏,不過路險難行,盡是坑坑窪窪的泥土路,加上剛下過雨,更不好走,而且小路上似乎還看得見煙火,估計那裏有伏兵。

曹操聽後便說:“那我們就走小路!”

他的話,讓部將們都吃了一驚,他們齊問這是何故?

曹操也同諸葛亮一樣,拿出兵法的“虛虛實實”論來了:“豈不聞兵法有雲,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諸葛亮為了防備我們走華容小道,就故意在那裏放上一把火,而其實,他們的重兵放在大路上了。”

經他這一解釋,部將都一齊稱頌他的英明。就這樣,一行人向著山路走去了。結果,曹操中計,被關羽逮了個正著。不過,講義氣的關羽卻因過去的一段情,放過了曹操。

如果沒有諸葛亮,而讓關羽自行其是,他說不定會去大路等候;而魏軍如果沒有曹操,任諸將自走,也可能走了大路,而不會走華容小道。可見,到底是走大路還是水道,仍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

當然,以上的情節隻是《三國演義》小說中才有的,而真實的情形並非如此。

據沈乃瀲先生說,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在選擇退兵的安全道路時,曹操果斷地選擇了華容道,此道在今天湖北省的潛江以西。在曹操走此道數百年後,曾有人特地考察過該地區,這裏為一片沼澤地。當年,周瑜和諸葛亮等智者均未能估計到曹操會走這步險棋,因而無人馬埋伏,使曹操的大批人馬從此路得脫。至於《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關雲長義釋曹孟德”這樣的故事,自然是小說家演義,並不是曆史事實。

曹操是一個軍事家,而且從《孫子兵法·虛實》裏,我們會看到,孫子言:“行千裏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曹操曾在這裏注上了這樣幾個字:“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曹操決定走華容道,正是這個意思。出兵到敵人防備不足的地區,避開敵人嚴加防備的地區,打擊敵人意想不到的地區。他選擇了華容道這個地區退兵,就像我們紅軍長征走了雪山草地一樣,是敵人想不到也無法駐守的地方。

現在,我們還是回到小說中的博弈上來吧!

曹操是走華容道還是走大路,這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所遇到的普遍問題。你看,當趙雲要前去堵擊的時候,他問的問題是:“烏林有兩條路:一條通南郡,一條取荊州,不知(他)向那條路來?”而張飛領受任務的時候,他唯一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曹操走哪條路?”不過文中的諸葛亮已提前替他解決了:“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

這就是說,趙雲、張飛和關羽都碰到了一個同樣的問題,在哪條路上堵擊營操?如果猜對了,遇上了曹操,就能打敗曹操,立下功勞;一旦判斷錯了,就放跑了曹操,什麼功勞也沒有了。這後一種情況,等於是賭徒壓黑紅寶,你壓了一個“黑”,莊家出了一個“紅”,兩下裏沒有遇上,賭徒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