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捕捉曹操與曹軍的“軟肋”攻擊敵人的“軟肋”非常重要(1 / 3)

攻擊敵人的“軟肋”非常重要

在賽場上,不管你是一個觀眾,還是一個選手,對教練的指導藝術都會領略一二。即使不在賽場上,也可能在電視屏幕中的現場解釋上,聽到教練的訓導。乒乓球教練在“暫停”中會對臨場球員說:“他的反手不行,多打他的反手!”“你的弧圈球沒有拉起來,如果拉好了,對方還是難接的!”“我說,要快打,以快製慢!…打他的兩角,他的腳步就亂了!”拳擊教練則會說:“你的體力比他好,前幾盤嚴密防守,等他疲勞了,就開始反擊!”“他的臂短,你的臂長,發揮臂長的優勢,隻要你伸出拳頭來,他就打不著你!”如此等等,都是教練在教導自己的選手,多發揮自己的長處,攻擊對手的短處。自己要揚長避短,對於對手要攻其短避其長,這大約就是任何賽場上通用的戰術,也是戰場、商場和其他場合下攻擊對手的通用戰術。我們的總策略是針鋒相對,敵和我和,敵反我亦反,如果真的到了不可避免需要與對手鬥個魚死網破的時候,那麼,攻擊對手的軟肋(軟腹部、死穴,都是一個意思)則是一種人們熟知的戰術。

在美國,威廉·巴斯托內曾經是“鄉村之聲”節目的記者。1997年,他與同事丹尼爾·格林在紐約共同創辦了一個名為“煙槍”的網站,專門搜集和登載一些沒有放公開的官方或非官方文件。該網站曾刊登了色情雜誌《0UI》(這份刊物後來被官方取締)在1977年對施瓦辛格的一篇專訪文章。不知“煙槍”網站的編輯從哪裏挖出來這篇文章。於是,阿諾·施瓦辛格秉性中不那麼讓人喜歡的一麵一下子被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施瓦辛格作為一位名演員並不會有什麼事發生,但一旦他想競選州長,他就永無寧日了。他的父親是個納粹的秘聞被“挖”了出來,他“吸毒、酗酒、滿口髒話”等曆史也被“煙槍”津津樂道,這令施瓦辛格防不勝防。有媒體記者根據網站上的文章前去采訪施瓦辛格,這令誌在必奪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好萊塢巨星難堪不已,無以作答。無奈之下,施瓦辛格隻得向媒體打“馬虎眼”,稱自己不記得26年前發行的《OUI》雜誌,更不記得那本雜誌上刊登了自己接受采訪的文章。對於施瓦辛格的含糊其辭,巴斯托內不以為然。他說,他的“煙槍”網站就是專門追蹤、搜集和登載一些最原始的文字材料的,而這些內容難免令施瓦辛格這樣的名流難堪。網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戳穿名流們為了保住自身形象而編造的謊言,證實他們所極力否認的一些事實。有些名人就是在該網站無情地揭露下才現出“原形”,甚至被繩之以法。2003年初,“煙槍”網站登載了一份從未公開過的目擊者的聲明,這份聲明的出現使大牌電影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醜行暴露無遺。最終,他因強奸罪受到了法律追究,以至於不敢赴美為他的電影力作《鋼琴師》摘取奧斯卡大獎。有人指責“煙槍”網站是受到他人揩使所為的,對此網站的主人不予承認,但不管巴斯托內承認不承認,他成了想不讓施瓦辛格當選的那一幫人的幫凶。在雙方競選鬥爭激烈的情況下,這種行為是對立麵最歡迎的。人不可能成為完人,人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人,他們從娘胎裏出生時起,一直走到今天,構成了他們的曆史。在這段曆史之中,肯定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隱私和令人難堪的片斷。許多人成為偉人、體麵人之後,便深深地藏起了那見不得人的陰暗麵。如果這些東西被人翻出來,讓公眾看到,他高大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矮了一截。

尋找對手的軟肋,或者叫“打蛇要打七寸”,這幾乎是每一個聰明的軍事指揮員都應當牢記不忘的準則。

那麼,對於這一次的赤壁之戰來說,曹操軟肋在哪裏?曹操軍隊的軟肋又在哪裏呢?

曹操的軟肋是多疑、殘暴;而曹操軍隊的軟肋是不習水戰。

我們先從曹操的軟肋說起。曹操的多疑,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例如,在追擊劉備的長阪坡橋上,張飛一人立於橋頭,這個粗張飛這時偶然仔細了一把,隻有二十餘人的兵士被他放在樹林裏,馬尾巴上綁了樹枝,來回亂掃,曹操就疑有伏兵,即使是有曹仁、李典、夏侯悖、樂進、張遼、張邰、許褚等大批戰將和一大半軍力在此,他都沒有下命令追擊,卻讓張飛在這次阻擊戰中出了名,以至後人有詩如此說道:

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其實,曹操如果派出少量的兵力與張飛來個車輪戰,也就能夠摸清情況了。結果他下達的卻是撤軍令。

張飛是一介勇夫,沒有多少的謀略,所以他一見曹操退卻,反而把橋毀掉了,這就露出了劉備沒有伏兵的真相。當張飛遇到了劉備,告訴他斷橋的事後,劉備就歎息道:“吾弟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張飛不懂,問是什麼原因,劉備回答:“曹操多謀。你不應該把橋拆了,如果不拆橋,他可能疑有伏兵不敢進兵;現在拆了橋,就讓他相信我們怕他,他必定來追趕。

確如劉備所言,當許褚探知了情況,報告給曹操:“張飛已拆斷橋梁而去。”曹操馬上就判斷出:“他把橋拆了,這是化心怯之舉。”馬上傳令派一萬軍隊,速在長阪坡處搭建三座便橋,立即追趕劉備。

曹操追擊劉備到了漢津,前有大江,後有曹操的追兵,眼見就要成了俘虜,這時候關羽帶著一萬人馬出來攔擊。曹操再次疑劉備有伏兵,而停止了追趕。

我們試想,如果曹操沒有多疑的毛病,恐怕劉備早就成了他的俘虜了。

正是多疑,曹操才不相信人,尤其是不相信投降過來的將領。無論是從袁紹那裏還是從劉表那裏投降過來的謀士或將領,他都不能完全相信,他最相信的當然是夏侯一族和曹氏一族。所以,蔡瑁、張允兩人投降曹操時,雖然一個被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另一個被封為助順侯、水軍副都督,但曹操並不信任他們,他的謀士苟攸曾對曹操說道:“蔡瑁、張允乃諂佞之徒,主公何以給他們封了如此顯赫的爵位,還叫他們督領水軍呢?”曹操就笑道:“我哪裏是識不得人!隻是因為我們北方人不習水戰,所以不得已而用了這兩個人,等事成之後,另作處理。”這就是說,他隻是利用了一把蔡瑁和張允,一等把劉備和孫權消滅了,說不定就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兩人也就成了刀下之鬼了。

曹操沒有水軍,劉表的水軍有八萬人,船七千餘艘,這樣一支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由蔡瑁與張允來指揮的,所以說他們兩個人等於是曹操的水軍總司令。後來由於蔣於盜走了周瑜的假書信,讓曹操懷疑蔡瑁與張允私通東吳,這讓生性多疑的曹操有了殺他們的“證據”,於是兩顆人頭隨即落了地。

問題是這兩人不是普通的將領,而是水軍都督,曹操的水軍得靠他們來統領、訓練,現在沒有了他們,也就等於削減了水軍的大部分實力。

周瑜在勸說孫權抗戰的時候,說了能夠戰勝曹操的四大理由,其中提到了北軍不熟水戰,這就是曹軍的“軟肋”,現在把這兩個懂得水軍的將領殺掉了,這就等於攻擊曹操的這個軟肋成功了。

周瑜的離間計等於攻到了曹操的兩個軟肋上,一令是曹操個人“多疑”的軟肋;另一個是曹操軍隊“不熟水戰”的軟肋。你想,這兩個軟肋都被攻擊到了,曹軍還會有勝算嗎?

我們可以順著這條思路設想下去,要是蔡瑁、張允沒有被殺,而是受到了信任,那麼,曹操水軍的戰鬥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不必因為暈船而用鐵鏈將船鎖起來,龐統的連環計就不可能得逞,因為即使他要獻上這一計謀,蔡瑁與張允也不會同意,懂得水軍的他們自然知道把船連在一起是一個大忌。正是由於沒有了這兩個人,怯水的北軍將領才會同意如此的做法,最後使火攻的戰術能夠得以實現。

其實,按照當時的形勢,曹操完全沒有必要與東吳孫權拚水軍,因為荊州地區已經投降了曹操,也即長江上遊(對於東吳而言是上遊,其實是長江的中遊)實際上已經被曹操所控製。如果曹操不在赤壁這個地方與周瑜對壘,而是從上遊自己占領的地方過江,那劉表軍的七千餘條戰船完全可以承擔渡江的任務。要是他的主力軍隊渡過了江,再用馬軍與步軍由西向東向孫權發起攻擊,那就不可能有赤壁之戰和赤壁之敗了。水軍是北軍之短而吳軍之長,但要說馬軍,則是北軍見長了,長期在廣闊的平原上作戰,曹操的軍隊已經習慣於馬戰。用己之長擊敵之短,勝算就多了幾分,現在用己之短擊敵之長,勝利的可能性就少得多了。這也是曹操不夠明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