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收到消息與我們會合的時候,約在我們小區外麵不遠處的一家海鮮餐廳,我們到的時候,發現現場多了一個人,是個高挑的妹紙,皮膚滑溜溜,梳著馬尾,看著三十來歲。
我一直覺得女人在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美,這個小姐姐就有一種特別沉穩大氣美,她的頭發很長,紮成馬尾垂在腦後,右耳上麵是一顆珍珠耳釘。
師姐一坐下就盯著那顆珍珠,忍不住讚歎道:“這珍珠好漂亮呀,好像有光一樣。”
“是為珠光,所謂珠光寶氣,就是如此。”小姐姐說道:“我的名字就叫寶珠,也是一直和尹天河聯絡的人,來曆,就不用多說了。”
大哥有些心虛的樣子,拿起杯子直灌水,這可是尹天河,把所有人都能耍得團團轉,比白楚城還要滑頭的人,他也有緊張的時候?
這不是此地無銀嘛,一直護著這姑娘不被我們發現,其實細數下來,在陽台發現水漬,上回並不是第一次,隻是懶得和大哥計較,不願意戳穿他罷了。
鮫族離不開水,但這個姑娘看上去和我們也沒有太大的區別,現在坐在這裏,和我們一樣享受美食,看上去完全像正常人。
“方依依去了沙漠。”師姐長話短說:“她身上有白楚成裝的追蹤儀,師兄,依你看,我們怎麼辦?要跟嗎?她要真是鮫族,怎麼不往水源多的地方跑,居然跑去沙漠。”
“你們說的那些古錢,是月氏國的古錢,她去的應該是月氏古國的遺址。”大哥轉頭看著寶珠:“你說怎麼辦?跟不跟?”
“月氏古國……”寶珠眉頭皺起,說道:“難道與我們鮫族祖先的墓有關?”
這寶珠說海下地宮曾收藏著一個頭蓋骨,不明來曆,但與萬年寒冰一樣,被視為海下地宮的至寶:“先祖曾經說過,這頭蓋骨極可能是月氏王的頭蓋骨,與我們先祖有關。”
這典故我還是知道的,月氏是古代河西一帶的古老遊牧民族,古代史書中稱其為析枝、禺氏或禺知。月氏的種族歸屬曾經引起不小的爭議,絕大部分人認為月氏與匈奴同種。
月氏人的活動範圍相當大,從天山中部一直延伸到賀蘭山甚至黃土高原,但活動的核心則在河西地區。有人據此提出,月氏的故鄉應當在天山北麓東段的巴裏坤草原。
月氏人又不僅僅是遊牧民族,他們過著一種築城定居與遊牧相結合的生活,這與吐火羅人非常相似。月氏人在河西留下了眾多的地名,這些地名中有很多都能用吐火羅語去解讀。
月氏後被匈奴所滅,據稱匈奴王取來月氏王的頭蓋骨,外蒙牛皮,內嵌金箔,將這塊頭蓋骨做成酒杯,以此炫耀匈奴的武力。還有一種說法稱,匈奴王將月氏王的頭骨做成了供便溺的夜壺,以羞辱月氏。
大月氏人在受到雙重打擊之後再也無法在當地立足,隻好穿越西域跳躍性地西遷。他們曆盡坎坷,經大宛南下,擊敗大夏,使大夏降附,建王廷於媯水北,定居下來,建立了大月氏國。在大月氏人西遷的時候後,月氏人還剩下一小部分不願到西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