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田女士
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
孩子說謊總是有原因的,但是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在最初說謊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得比較緊張。因為她們怕被父母識破而遭到訓斥,但也總抱有一種僥幸心理,以為父母不一定在意她們的話,肯定會相信她們的。如果最初幾次說謊沒有被父母識破,她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膽,以致形成說謊的習慣。相反,如果孩子一開始就被父母識破而受到批評,也就不敢輕易再說謊了。
因此,父母要留心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及早發現她們的說謊行為,及時予以教育。其實,隻要父母注意觀察,多和女兒交談,發現她們說謊是不難的。如經常問問孩子當天上了哪些課,參加了哪些活動,就不難發現孩子是否逃學;當孩子向父母要錢,並說是捐款時,隻要問問捐款的用途,或向其他同學了解一下,便可判斷是否說謊。
幫助女兒認識說謊的危害性
父母發現女兒說謊後,重要的是要教育她們,幫助她們認識說謊的危害性。父母要讓女兒知道,說謊得到的隻是自欺欺人的短暫快樂,而失去的卻是別人對她們的信任。說謊或許一時能蒙騙過去,但遲早會被別人發現真象,從而遭到人們的斥責。
父母在女兒還是幼兒時期時,就要經常給女兒講一些有關說謊騙人害己的寓言故事,教育她們做誠實的孩子。當女兒承認說謊不對並表示今後會改正時,父母應當表示寬容,並深信她們會改正,成為受大家歡迎的誠實孩子。有的父母在孩子承認錯誤後,還采取打罵等方式加以懲罰,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往往還會適得其反,導致孩子今後將謊話越編越圓,或者死不認賬。所以,麵對孩子說謊,父母要用既要批評又寬容的方式鼓勵孩子,讓她們徹底改掉說謊的毛病,逐步養成誠實的好習慣。
針對女兒的說謊動機對症下藥
孩子說謊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她們看來,說謊可能會帶來某種利益和滿足。但每次說謊的具體動機又是不相同的。
據調查研究發現,小學階段孩子說謊的動機基本上有以下幾種:第一種,為了滿足貪吃貪玩的欲望而說謊;第二種,做了錯事害怕懲罰而有意隱瞞真情;第三種,明知同學、朋友做了錯事,出於“友情”或“麵子”等而有意不說真情;第四種,為獲得老師、父母的歡心和獎勵而謊報成績、舞弊、抄襲作業等。
父母要冷靜地分析女兒每次說謊的動機,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如對因貪吃貪玩而說謊的孩子,應鼓勵她們根據實際需要向父母提出要求,隻要是說實話,家庭條件許可就應滿足她們的要求;對因做錯事害怕懲罰而說謊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較為寬鬆的家庭環境,較為寬鬆的心態和空間,不要動不動就施以棍棒教育;對因“友情”而說謊的孩子,既要指明紙包不住火的道理,又要講清包庇錯誤並不是幫朋友實則是害朋友的道理;對為獲得父母歡心而說謊的孩子,父母應注意不要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助長孩子的虛榮心。這樣,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就會幫助孩子逐步糾正說謊的不良毛病。
培養女兒誠實的品德
糾正孩子說謊的壞習慣,關鍵是培養孩子誠實待人、老實處事的好品德。說謊就是不誠實的表現。
培養女兒誠實的品德。父母首先要創造一種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感到成人的愛護和關心,她們才能夠信賴成人,有了過失才敢於承認;第二,父母要經常講一些“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要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第三,當發現孩子有不誠實的言行時,要采取細致、耐心的方法,冷靜地聽聽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壓力,進行打罵、體罰等;第四,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則,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凡是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兌現。如因情況有變或因其他原因兌現不了,也要向孩子說明情況,解釋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騙她們。
因此,要孩子做誠實的人,父母必須首先做到待人誠懇,不說假話,不誇大成績,也不掩飾錯誤。父母用這樣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有利於孩子逐漸形成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