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張女士
從身邊的小事啟發女兒
使女兒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可以對女兒的禮貌行為及時給予讚許和誇獎。當女兒為大人做了事,比如拿雙拖鞋,倒杯水,父母應該及時地對她表示感謝並誇獎她:“謝謝!真懂事。”其實,或許女兒在當時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沒多大感覺,更不可能想那麼多,父母對其進行引導,這樣,她就會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注意禮貌。
一次,妞妞媽媽帶著妞妞一起去買東西,妞妞對阿姨說:“阿姨,請幫我拿一瓶牛奶。”買了牛奶,媽媽就趁機啟發妞妞:“你看這麼多人買東西,為什麼阿姨先給你拿,並不是因為你小,是因為你說了‘請’字,阿姨聽了高興。”在公交車上,媽媽讓妞妞給老奶奶讓座。過後,媽媽又對她說:“你看周圍的叔叔阿姨都在看著你,那是誇你呢,後麵有一個小弟弟也學你的樣子給老爺爺讓座了。”
講禮貌要從小培養
禮貌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會有一個正直、謙虛的胸襟,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愛。當然,禮貌是需要經過長期逐漸培養才能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和良好的行為來影響和教女兒如何懂得禮節。
女兒學會說話後,父母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培養女兒禮貌待人的好習慣。每次和女兒遇到什麼人時,都要教女兒用尊敬的稱謂來稱呼對方,如“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姐姐”、“哥哥”等。同時,還要教女兒見到認識的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對初次相識的人要問好,在與他人道別時要說“再見”,當受到別人幫助時應說“謝謝”,當做了對不起人的事後應主動道歉說“對不起,請原諒”,在吃東西的時候要先讓身邊的人吃……
家裏來客人了,父母就要教女兒用友好的態度迎接來客,教女兒主動招呼客人,給客人拿煙、端茶、拿瓜子,主動地給客人背詩、跳舞、表演幾個小節目。長期這樣培養,女兒就能在待人接物上養成禮貌的好習慣,周圍的大人和小孩都會喜歡她們。
田恬是個可愛活潑的小女孩兒,比較讓媽媽頭疼的一點是不懂禮貌。田恬餓了,隻會衝著媽媽大喊:“我要吃麵包。”媽媽為了教會她用禮貌用語,本來聽見了,但卻故意不理。女兒叫了幾聲,見媽媽不理,就跑過來說:“媽媽你有沒有聽見我說要吃麵包呀?”媽媽說:“我聽見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誰呀,你又沒有叫‘媽媽’。”
女兒笑著說:“媽媽,我要吃麵包。”
“說得還不對。”
“怎麼又不對了?”
“你要說:‘媽媽,我想吃麵包,請您幫我拿,好嗎?’”
女兒重複了一遍這句話後,媽媽才去拿麵包。等女兒吃完,轉身去玩時,卻被媽媽一把拉住說:“還沒完呢!”女兒瞪著大眼說:“完了,吃完了!”媽媽說:“你還沒有說聲‘謝謝’呢。”“啊,還要說聲‘謝謝’?”“當然啦。別人幫你做了事,怎麼可以不說聲‘謝謝’呢?”這位媽媽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培養女兒學會使用文明語言的。
如果女兒進入了青春期,父母可以通過電視的一些情節。小的社團活動或生日晚會,幫助她們培養自己的道德行為,學會一些禮貌的做法,這樣有助於培養她們講禮貌的習慣。
父母要認真負起責任,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女兒的禮貌行為,提升女兒的道德修養,使她們成為一個懂禮貌、講文明、讓人喜愛和受人尊敬的人。
時刻警惕女兒的虛榮心
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多少都有虛榮心,但女孩的虛榮心一般比男孩重,這也是女性的天性所致。所以,父母要時刻警惕女兒的虛榮心。
我的女兒在一個私立小學裏讀書,這個小學學費比較高,一般來講都是家境比較好的。上下學接送孩子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是開著汽車去的,剩下的有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最不濟的才是自行車。
有一次,女兒放學回來,對我們說要開家長會,並特意囑咐道:“媽媽你要穿得漂亮點。”我不明白,女兒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就問:“為什麼呀?寶貝。”女兒回答:“你穿的衣服不好,別人還以為你是窮人呢!”我說:“窮人怎麼了?窮人有什麼不好?”她說:“窮人就是穿得破破爛爛的,別人會看不起的。”我說:“我們家本身就是窮人嘛,你不能和別人比窮富,要和別人比學習。”她回答說:“我們家還窮,我覺得我們家才不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