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塑造女兒的好性格(1)(3 / 3)

心理學家勞倫斯·沙皮羅曾經說過:“幽默有時候會被人們用來欺侮和侵犯他人。”因此,父母要幫助女兒區別敵意和非敵意的幽默,培養女兒對幽默的容忍力。

在引導女兒具有幽默感特質時,父母也需注意一些事項:幽默要友善,不要傷害他人; 幽默要禮貌,不要嘲諷他人;幽默要僅限於語言,不要有過激的行為。這樣女兒才會具有真正的幽默感。

別讓女兒陷入孤僻的陷阱

女孩子較之男孩子在性格上要內向、膽小,因而也比較容易因一些小事情而感到傷心和委屈。當女兒心情不好、憂鬱、煩惱的時候,做父母的需要多花些時間陪伴女兒,多鼓勵女兒,及時為她們驅散憂愁,這樣才能避免讓女兒陷入孤僻的陷阱。

我女兒原本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長得也很漂亮,學習成績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由於我和愛人都要忙工作,所以女兒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她爺爺奶奶有些封建思想,對孫女不像對孫子那樣疼愛。孩子雖小卻也能感覺出長輩的偏愛心理,慢慢地她變得不願與人接觸,常常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裏,一坐就是一整天。

不管遇到什麼事,她總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而且猜疑心很重,家裏有了什麼不順心的事,她總懷疑長輩會怪到她頭上。在學校她與同學也是格格不入,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記得剛上初中的那一次,我把她送到學校,她都不願在學校上學,隻是一個勁地哭,也不說原因,一連持續了好多天。她越是這樣,爺爺奶奶也越是對她不滿意,常常說她是個“木腦殼”。

有一次,我看到她在作業本上寫的一段話,大意是說她:是一個沒有人同情關心、沒有人理解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現在她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如果有人與她不合意,她還會拿起手邊的東西往人家身上打。麵對女兒這種孤僻的性格,我們真是感到束手無策。

——貴州趙女士

端正思想,給予女兒更多的愛心

時代雖然已進入到21世紀,但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在少數家庭中還依然存在,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往往會感到寂寞,沒有溫暖,這就要求長輩必須端正思想,持正確的心態給予女兒更多的愛心。孩子的內心深處是十分渴望有人關心、愛護他們,尤其是父母之愛。所以父母要在平時給予女兒更多的愛心、關心和嗬護,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要麵對現實,多與女兒溝通談心,多關心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多給女兒一分快樂,絕不能推卸責任,更不能對女性有歧視心理。

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

有的父母常常因忙於工作,隻是把家庭當作休息和睡覺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說一些消極、負性情緒的話,如對社會不滿等,孩子在青少年時代常常感覺不到快樂,也會出現消極抑鬱的情緒。

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學會如何控製和改善自己的情緒,讓家庭充滿和諧關愛的氣氛。搞一些家庭紀念日派對,比如生日、結婚紀念日等,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馨。定期開展輕鬆多樣的親子活動,比如全家一起旅遊、觀賞文藝節目等,創造一個令孩子感到安全並且總是充滿興趣的環境。

另外,父母還要善於利用節假日,常陪伴孩子看喜劇、小品、相聲等,聽激動人心的音樂,讓笑聲驅散孩子的愁雲,讓激動人心的樂曲帶來生機,因為父母的關心和愛以及溫馨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的情緒變得快樂起來。

擴大女兒的交往範圍

父母要盡量擴大女兒的交往範圍,幫助女兒多與別人接觸,真誠坦率地把自己交給別人,消退女兒的孤獨感。

◆有空多與女兒聊天,並鼓勵她們與其他同學多說話,告訴她們對別人要親切坦率,別人也會以誠相待。人際關係融洽了,女兒就會從中感受到無限的快樂。

珍珍在父親去世後和奶奶一起生活了三年,當女兒再次回到媽媽身邊後,她發現女兒的性格孤僻內向,很有個性,非常難以溝通,這讓她一時間不知所措,痛苦萬分。珍珍媽媽開始想辦法與女兒溝通。如和女兒一起逛街、看電視的時候,她就找一些女兒平時感興趣的話題與女兒談心。她還經常收集一些女兒感興趣的報紙、文摘與女兒交流看法。當她發現正在公演的電影女兒可能會有興趣時,她就買票和女兒一起去看……就這樣,女兒和母親的距離越來越近。兩人的隔閡也隨之越來越小,母女之間就這樣處成了一對好“姐妹”。

◆培養女兒廣泛的興趣愛好,為她們安排豐富有益的課餘活動,積極鼓勵她們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她們投入到廣泛的活動中去,避免她們的思想感情陷入孤獨的小圈子裏。

◆多讓女兒參加集體活動,如及時送進托兒所、幼兒園,而不是讓老人在家帶,尤其不要把女兒交給有偏愛心理的老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