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在人的一生中,良好的性格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因此,好性格是女兒的終身財富,好性格是女兒的精神支柱。為了培養女兒的好性格,我們做父母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從細微處著眼、從小事上著手,使女兒養成受益終身的好性格,讓女兒對生活、對學習、對未來充滿信心。
為女兒積累樂觀的財富
現代家庭一般都隻有一個孩子,單元樓房的出現又隔絕了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交往,父母一般也不放心孩子自己出門玩,孩子們與外界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變得孤獨、不合群。尤其是女孩子,父母更是不放心讓其自己出門玩,加之本身因為膽怯、害羞等方麵的原因更易導致孤僻、悲觀的心理。所以,為女兒積累樂觀的財富便顯得尤為重要。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女兒變得越來越悲觀。當別人誇她很漂亮時,她卻一點也不感到高興,反而老是唉聲歎氣地說:“漂亮有什麼用,還不是很快就會變老,老了就不漂亮了。”她爺爺奶奶聽得她說這話都差點氣出病來。
其實,在學習上,我們對她也沒有多大的要求,有時考了第一名,大家都替她高興,她卻一點也不高興,說“我真擔心下次還能不能再得第一名”。新學期開學時,她的坐位在教室的最前麵,回來後跟我講,我說那好啊,坐前麵聽課都聽得清些,看黑板也看得清些,誰知她卻說:“坐在最前麵,老師老在前麵晃我會緊張,而且粉筆灰也多。”結果過了一個月班裏重新調整坐位,她坐到後麵去了,回來後她還是唉聲歎氣地說:“我坐到後麵去了,老師對後麵的學生肯定沒有對前麵的學生關注。”而且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是高高興興的,而她卻說:“有什麼好高興的,明天不還是要來嗎?”
在生活方麵也是這樣,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我問她:“我們明天買鴨子吃,好嗎?”女兒搖頭說:“不吃,要是有禽流感怎麼辦?”我說:“那就蒸肉餅給你吃吧!”女兒還是搖頭:“不吃,豬肉裏含有瘦肉精。”我愣了一下,說:“那就吃牛肉吧,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高。”女兒依然搖頭:“不吃,要是有瘋牛病怎麼辦?”我氣不打一處來:“那好,我什麼也不買,你就吃白菜吧!”女兒不生氣,還是那句話:“不吃,白菜有農藥殘餘。”我聽了差點沒暈過去。這孩子我真不知怎樣才能讓她樂觀起來。
——安徽林女士
父母要先做“樂觀”的典範
父母若想培育女兒擁有樂觀開朗的性格,首先自己應該是一個樂觀和風趣的人。因為女兒受父母的關愛最多,所以她們會把父母親的行為特質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吸收。她們不僅會吸收父母的樂觀精神,同時也會感染父母的悲觀情緒。倘若父母經常唉聲歎氣,疲憊不堪,遇事專挑不如意的地方鑽牛角尖,經常從消極的觀點評論事物,女兒熏染日久,其舉止也就會表現出憂心如焚,多愁善感,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帶著無病呻吟的悲切。
很多心理學家都有同感:心情沮喪,時常表現後悔內疚的人,往往看不慣女兒天真爛漫、心情愉快的樣子。他們常常錯把女兒本有的樂觀當膚淺,把自信與活潑看成魯莽,經常加以指責,天長地久,女兒也就養成了悲觀的態度。
因此,父母在培養、教育自己的女兒時,要以身作則,或者用其他方法來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能有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心情,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自信,奮發有為,獲取事業和人生最終的成功。與女兒相處時,父母必須保持樂觀的心態,做樂觀的人。如果父母樂觀,自然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女兒。同樣,女兒在父母的熏陶下,也會變得樂觀進取。
1.多和女兒交談
女孩子的性格是比較情緒化的,所以,做父母的應多留心女兒的情緒變化。當女兒有了苦悶,要讓她們盡量訴說,發泄其情緒,不要讓她們的委屈長期壓在心頭,更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斥責;交談時要注意回避女兒敏感、忌諱的話題;或者轉移女兒的思路,減輕她們的心理負擔等。
因為家長對待女兒的態度往往是女兒樂觀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當女兒悶悶不樂時,無論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女兒進行交談,鼓勵女兒表達心境。但父母切莫讓女兒感覺到:自己不高興,父母也很難過。他們願意幫助自己,從而自覺自願地說出緣由。父母應耐心地傾聽女兒講述,然後“對症下藥”。實際上,很多悲傷一經講出,很快便會消失。
2.為女兒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為了培養女兒的樂觀情緒,父母要為女兒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如帶女兒一起到鄰居家串門,邀請女兒的朋友來家裏做客,讓女兒在適當的時候去同學家、鄰居家玩等。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家長要教育孩子對鄰居、客人要熱情、禮貌,這樣可以使女兒逐漸養成尊重別人、愛護別人的良好品德。適時培養女兒的社會興趣,帶領女兒參加一些其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獲得樂趣,這樣對女兒性格的培養將會大有益處。
培養女兒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家庭生活中,要想讓女兒從小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除了要多與女兒交流,做樂觀的典範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