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稚嫩的肩膀背起書包走進校門時,我想像著女兒第一批戴上紅領巾的喜悅,第一次拿著100分試卷衝向我的情景,被老師選為班幹部時的興奮……可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我曾有一種失落感,是否意味著女兒就不是好學生的料,更擔心原本膽小的她會更不自信,難道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不,我不能讓女兒有這種感覺。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用賞識的眼光去發掘女兒的優點。女兒每做一件事,我都用讚賞去肯定她,第一次燒菜,盡管難以下咽,但我還是吃得那麼津津有味;第一次擦地板,雖然我偷偷地又擦了一遍,但也大大表揚了一番,使女兒更加有信心幫我做家務。
有時候我很忙,很晚回家,她會把飯菜燒好,早上自己會做早餐吃,這是很多同齡孩子都做不到的,我為她感到自豪。每一次考試卷拿回家,我不是光看她的錯題,而是從頭至尾分析下來,尋找那些做得好的地方,例如造句很優美,作文寫得很生動,甚至有些連媽媽都不會做。
女兒得到表揚後,就馬上明白幾道錯題實在是太不應該,表示下次一定會認真對待。我常常用激勵的話鼓勵女兒,如“你很棒”、“你一定行的”、“媽媽相信你”、“媽媽為你驕傲”等話語……我和女兒經常聽成功激勵大師演講的CD,讓女兒覺得自己是很棒的。漸漸地,我的女兒在賞識的環境中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出色。
——北京陶女士
父母要懂得欣賞自己的女兒
心理學家指出:父母對女兒的性格和一生的幸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懂得欣賞自己的女兒,那麼,女兒就一定能夠健康成長。
一位母親在討論賞識教育對女兒的重要性時說:
我女兒上五年級了,說實話,以前在家裏我從沒表揚過她,更談不上讚美她。有時有客人來玩,看著一旁文文靜靜的女兒,情不自禁地讚美幾句:“這小女孩真文靜、真聽話。”我趕緊說:“文靜什麼,可淘啦!”“聽話什麼呀,有時可氣人了!”女兒每當聽到我這樣說,總表現出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
總之,我從沒有讚美過女兒,以至女兒認為她不是媽媽心中的好孩子,因此,不愛學習,學習隻是應付檢查,學習成績也下降很快。有一天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喜歡學習,成績為什麼下降?”
女兒的一句話使我幡然醒悟:“反正你們也不喜歡,我也不是個好孩子。”我反省自己以前的行為:為什麼這麼吝嗇對女兒的讚美呢?為什麼不人前人後多給女兒點表揚呢?從那時起,我們決不吝嗇對女兒的讚美,女兒也明顯地變得自信起來,開朗起來。的確,讚美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麵產生很大的鼓勵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萊特博士說:“父母對女兒及其能力的信任會逐漸給她們自立的信心。特別是女兒處在青春期的時候更是如此。”因此她建議,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吝惜在別人麵前驕傲地介紹:“瞧,這就是我的女兒!”對於女兒所做的事情,父母要認真關注,並要合理地對其進行評價和讚美。這樣可以讓女兒獲得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從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女兒也許不那麼優秀,但父母如果能給予恰當的表揚和肯定,則會激勵她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成績。
耐心收集女兒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心中的自信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這就需要父母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每一點光輝業績都收集起來,然後一磚一瓦地在孩子的心中砌築自信的大廈。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父母有無限的耐性。關於這一點,遼寧文科狀元黃曉慶父母的做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在黃曉慶的成長過程中,其父母總是不失一切時機地讚揚和肯定自己的孩子。女兒從出生開始,學說話、學走路、背詩、唱歌,哪怕有一丁點兒出色的表現都遮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讚美和鼓勵。女兒的每一幅作品,如繪畫作品、優秀作文等,他們都會像收藏古董一樣妥善地珍藏。女兒登台演出,每一個閃光的時刻,他們都盡可能用相機記錄下來,並為之驕傲。
當女兒放學回來向父母炫耀自己所得意的事情時,當女兒告訴父母自己的作文被老師當成範文在課堂上宣讀時,當女兒考出好成績時,他們都會抱以積極的回應:“哇,真了不起……還要繼續努力呀。”
黃曉慶的父母就是這樣一塊磚一塊磚精心地在女兒的心中建構起堅實而又穩固的自信大廈。直到1999年,黃曉慶以遼寧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北大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