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有過失落,也時常憂鬱,文帝與越妃本就是天造地設的一雙璧人,宣皇後認為是自己硬生生一腳插了進來,占據了本該屬於越妃的皇後之位。
君子不奪人所好,不掠人之美,於是宣皇後自請廢後。
她願來生得逢太平盛世,使她免於顛沛之苦,也願來生父母既康且壽,使她免於憂患之苦,還願來生能青春作賦,山野頌歌……
皇後並非皇帝原配。不過是因為當年老乾安王因為政治利益,執意要與文帝聯姻,將宣氏嫁給了文帝為後,而本與皇帝自小一起長大的原配越氏,不得不為了穩定朝堂,屈居為妃。
宣皇後所生的嫡長子,也隨之被立為太子。可惜太子過於優柔寡斷、偏聽偏信、任人唯親。
在處理曲泠君殺夫一案中,雖然仁厚剛正,可是卻失了太子威儀。
王淳私自帶兵剿匪失敗,身為一國儲君想的不是如何對他追責,而是如何幫助他求情脫罪。
淩不疑用太子印信私調軍隊,暗殺淩氏全族,為霍氏全族報仇,也是因為他過於任人唯親,早早地將印信交與淩不疑,讓他代為處理東宮事務,以致他和淩不疑都犯下大錯。
太子現在行事都如此不計後果,如果將來真的繼承了皇位,不是要弄得外戚專權,皇帝權力被完全架空,最後禍國殃民。
不僅是皇帝,連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這一點。
太子自己也知道自己十分平庸,並不是很想做這個皇帝。
宣皇後眼見宣氏大勢已去,與其等著太子被廢,牽連整個宣氏,不如自己壯士斷腕,自己請求皇帝廢去她的皇後之位,而後太子再借口自己不是皇帝和皇後的嫡出,辭去太子之位。
既避免了皇帝左右為難,又能保全自己的兒女和整個宣氏,說不定皇帝也會念著她的好,善待宣氏。
果然,一切都如宣皇後所願。
宣皇後被廢,越妃被立為新的皇後。
宣氏一族,不但毫發無傷地離開了權力的中心,而且皇帝還對宣氏一族大加封賞。
太子請辭後,三皇子眾望所歸成為新的太子。
宣皇後的任務完成了,可是她的心病卻在廢後以後,永遠地留下了,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
皇後和越妃她們兩人,性情迥異,立場相反,卻暗自欣賞對方,數十年不曾猜忌。
這樣惺惺相惜的皇後和妃子,實屬罕見。
宣皇後從來沒有想過,在越妃跟著皇帝征戰天下,將幾個孩子暫時放在她身邊撫養時,傷害越妃的孩子,越妃也從來沒想過要爭奪宣皇後的皇後之位。
宣皇後在離世之際,也始終心懷感恩,從未怨恨過任何人。
為了江山社稷,主動放棄皇後之位,當得起“母儀天下”這四個字。
宣皇後被廢以後,隻帶著幾個宮婢,就離開了皇後的居所長秋宮,住進了永安宮,並且下令不讓任何人進入。
本來宣皇後死後,是要入葬皇陵的,但她請求皇帝允許她割下一束頭發,讓燒成灰,帶回她年幼時隨父親隱居的山坡,順著風勢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