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皇後雖然力壓後宮一眾嬪妃,太子身後雖有四皇子、五皇子支持,但是二皇子和三皇子又不是泥捏的,又豈會罷休。
加上如今皇後年老色衰,所謂色衰而愛遲,皇上早就不和皇後同寢了。
而皇後為了太子的地位穩固,必然要好生為太子選擇一位德才兼備的太子妃。
但是二皇子和三皇子在身後虎視眈眈,一旦碰上和太子有關的事情更是聯手相抗。
太子常常疲於應付,皇後這些年更是心力交瘁。
但是太子心有不甘,隻因太子心有所屬,但是無奈心上人是謝家的女孩,是賢嬪的侄女。
太子和皇後因此已經暗中爭吵過多次了,太子甚是心煩。
可是五皇子卻站出來對對皇後說自己心悅郡主,願意娶郡主為妻。
皇後大喜過望,表示一定讓五皇子得償所願,太子也喜笑顏開。
幾位皇子和郡主自幼一起長大,但是郡主養在皇後膝下,真正關係好的也隻有和五皇子了。
其餘的皇子都因為課程緊張而和郡主隔離了開來。
其實真正讓二皇子、三皇子和郡主隔離開來卻是皇上。
郡主出身已經極為高貴顯赫了,皇上再是疼愛郡主,也不準備給郡主出身的世家添磚加瓦了,故此才是皇上一直不允許太子娶郡主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憐皇後想不明白,不,也不是想不明白,隻是不甘心罷了。
皇上的嫂嫂已經是謝家的女兒了,王氏和謝氏的姻親已經不需要太子來添磚加瓦了。
如今賢嬪無所出,謝氏和太子的婚事不過雞肋而已,郡主明顯更勝一籌。
無奈太子不肯妥協,皇後寧願讓太子娶諸葛家的貴女,也不願意太子浪費了太子妃的位子。
郡主也心中有數,自己出身於僅次於諸葛家的隴西李氏,如今世家中王氏排第一,諸葛家排第二,但是自己所在的李家也不遜色於諸葛家。
王氏如今經過了皇權的打壓已經有了傾頹的跡象,諸葛家也爭先向上,如今卻是李家坐收了漁翁之利。
如今王氏想要反撲,但是皇權之下也有簇擁,安王、平王、鄭國公之流也是皇權堅固的後盾。
前世郡主之所以嫁給平南王世子,不也是因為拉攏平南王所用!
不過是前世郡主看不明白罷了,如今不過幾日,芳兒便摸清楚了自己的處境。
自己的母親嫁給父親,便是皇權籠絡世家的結果。
不過如今父親心中究竟是在世家這邊還是皇上這邊,自己心中暫時還不知曉,但是自己現在已經被皇家認定歸屬於皇權了。
所以自己嫁不得皇子,還要實現一下自己的價值,否則就是廢棋了。
芳兒想的清楚,當今世家和皇權共天下的時代,但是自己也不一定要聽皇上的話,先看看自己父親的情況再說吧。
郡主歸家後,見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兄長,父親對自己很是疼愛,兄長都是在自己母親膝下長大的,對於自己這個小許多的妹妹,都當作女兒疼愛的,不過也是,自己最小的兄長也比自己大了十歲。
郡主歸家過的生活也是極好的,作為李家唯一的女兒,更是嫡女,自己的生活顯然很是充實。
這些天自己也摸清楚了父親的立場,李家沒有立場,單看站在那裏,有利益就夠了。
郡主仔細觀察了一番後,盤算著自己的未來生活。
當今社會中,王爵有五,安王、平王、肅王;隨後便是和安王、南平王。
國公有四,鄭國公、顯國公、餘國公、文國公。
其中安王、平王、鄭國公已經被皇上籠絡了起來,顯國公、文國公跟隨世家穿一條褲子。
而肅王曆代鎮守南疆,隻關注軍權,不管這些閑事。
餘國公年歲已高,膝下僅有一女,沒有兒子繼承香火;文國公雖然子嗣眾多,但是明顯都是庸才。
如今和安王世子已經要迎娶大公主為世子妃了,表麵上便是站在了皇權這邊。
餘下的便是南平王了,便也怪不得前世郡主和南平王世子成婚了。
不過如今芳兒已經探明白了自己父親的心思,便也暗中和父親商議了起來。
芳兒在書房中和父親手談一局,丞相微微一笑,巍然不動。
芳兒暗中擺下了各種陷阱,不動聲色之下吃了許多棋子,丞相這次認真了起來。
不過下了幾十步,丞相還是輸了這盤棋局。
芳兒微微一笑問道:“父親覺得孩兒這手棋局如何?”
丞相點了點頭,摸了摸胡須道:“不錯,有些火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