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郡主複仇記1(1 / 1)

芳兒來時,正好是郡主的及笈禮,皇上、皇後為郡主舉行了隆重的及笈禮。

晚上皇上和皇後、太子用膳時,親口問郡主,想要什麼樣的夫君。

皇上瞧著郡主情竇未開的模樣,笑而不語,但是皇後卻有些著急了。

皇後一直想要太子娶了郡主做太子妃,一來倆人從小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一起長大,二來郡主身後的勢力也是最好的。

三來郡主和自己本就母女情深,如今做了婆媳,自己也不會難為郡主。

皇上瞧著皇後的神色,心中一動,有個念頭翻轉卻在看見太子的神色又擱置了下來。

太子神情冷淡的瞧著郡主說起婚事的模樣,不像是心悅郡主的樣子,也不像說起妹妹婚事的模樣,就像是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一樣。

皇上以為自己看錯了,但是仔細打量一番後,無奈的心中歎息一口氣,也隻得承認自己看的沒錯。

太子對於郡主十分冷淡,不僅僅沒有心悅的模樣,更沒有兄長對於妹妹的關懷。

皇上確實也是真心疼愛郡主的,既然倆人沒有這個心思,那麼自己就不亂點鴛鴦譜了,也免得促成了一對怨侶來。

郡主要挑選郡馬的消息傳出去後,有心的人自然會入宮和皇後套套近乎。

無奈郡主的婚事也不是皇後自己說了算的,還是要皇上親自點頭才好。

郡主不僅僅出身拔尖,性情和模樣也是頂頂好的。

且郡主深受皇上的寵愛和喜歡,皇上對於郡主比太子還要上心,對於別的家族來說,利更是大於一切。

郡主的出身在這,父親是丞相,門生遍布天下,母親是陛下胞妹,長兄繼承了祖上的爵位,且身居三品;二兄一母同胞手握重兵,乃少年將軍,官居二品;三兄雖不在京城但也是封疆大吏;四兄身在大理寺,乃皇上心腹重臣,年紀輕輕便很會查案,官居從三品;五兄雖然官職隻是個掛名禮部的清閑三品官員,但卻是孔家的親傳弟子,但凡是想要做官的,必學的有孔孟之道的人,就必定都要給幾分薄麵的;六兄雖然隻官居四品,但是一手丹青名滿天下。

郡主本人更是出了名的模樣出類拔萃,且性情溫婉,卻也不失鋒芒,實在是一個頂頂好的宗婦人選。

皇後看上郡主作為太子妃也是情有可原,無它,郡主在所有貴女中最為耀眼奪目,也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不過是皇上不願意罷了,皇上不願意郡主的婚事有所不虞,這也是在補償自己嫡親的妹妹。

太子出身顯貴,乃皇後親子,更是皇上的嫡長子,皇後出身於琅琊王氏,乃是王氏貴女。

太子比郡主年長六歲,但是因命中不能早婚而一直沒有定下太子妃的人選,連累的底下的弟弟妹妹也都沒有成親。

二皇子乃是貴妃所出,小太子一歲,貴妃出身安王府,家世顯赫。

三皇子乃是淑妃所出,小太子三歲,淑妃出身書香門第,乃是鄭國公嫡女,且膝下還有大公主。

大公主今年十四歲,還沒有及笈,但是大公主的婚事卻已經敲定了,定好了和安王世子為駙馬,隻等大公主及笈後成親了。

四皇子是德妃所出,小太子四歲,德妃乃皇後的親妹妹,不過是庶出,故一直死心塌地的跟著皇後和太子。

五皇子是皇後所出,和太子一母同胞,年長郡主一歲,也是和郡主走的最為親近的。

二公主乃是順貴嬪所出,今年六歲,順貴嬪出身低微,是陛下做皇子時的貼身婢女,故早已經失了寵愛。

餘下陛下便再沒有什麼皇子公主了,但是皇上後宮的寵妃卻還有賢嬪,賢嬪出身於謝氏。

當今皇權早已衰敗,各地的政權也不再把持在基層官吏手中,反而這些官吏還要聽從當地世家大族才能推行政令。

而積累了無數財富的豪族們,也逐漸讓後世子弟學習儒學書籍,通過入仕等手段成為官員反哺家族,最終成為當地的家族。

有名的琅琊世家,如王氏、顏氏、諸葛氏,就是其中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自開辟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者。

琅琊王氏更有王與馬,共天下的的名號!

其次便是“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的諸葛家族了。

琅琊王氏與郗氏、謝氏、庾氏等家族也有廣泛的聯姻,這些聯姻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琅琊王氏一共顯赫了千年,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最知名的名門望族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五姓七望,這七家人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這個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卻是一個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