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生非池中之物,是沈老爺不能慧眼識珠。
這時,淑秋已經帶著秋雲來到若華跟前。秋雲皮膚泛黃、骨瘦如柴,與淑秋站在一塊顯得老氣不少。
“你就是秋雲?”若華問道。
秋雲聞聲怯怯的點頭。
若華續問道:“我聽淑秋說你弟弟千裏迢迢從江都過來看你,他現在可還在府裏?”
秋雲聽小姐突然問起秋生的去向,不由慌張起來。老家的舅舅不肯再收留秋生,此次秋生前來並非探望,而是投奔。他們在京州無依無靠,秋雲便偷偷把人藏到了後院的柴房,那裏少有人去,能多住些時日。
沈府有規矩,私帶外人入府,罰二十大板,再扣三個月的月錢。秋雲不怕被打那二十大板,就怕扣了月錢,沒辦法養活秋生。
若華見她久久不說話,有些不耐:“你弟弟可還在府裏?”
秋雲聽若華這嚴肅的語氣,以為若華都知道了,慌忙跪到地上:“小姐,秋生就我這麼一個親人,我若不幫他,他就隻有流落街頭了。小姐就讓他府裏住一段時間,我一定想辦法另尋住處。”
若華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出,便問道:“你把他安排到府裏了?”
秋雲愣了愣,這才知道小姐其實並不知情,是她自己露了尾巴,秋雲悔得腸子都青了。
“在後院的柴房裏。”
沈府後院的柴房本是住房,隻因沈老爺清心寡欲未抬過姨娘,才一直空著。沈夫人本著物盡其用的心思,生生將後院改成了柴房。
沈府廚房鄰著前院,到後院取柴多有不便,於是又在前院搭了個房堆柴。後院的柴房也就荒了出來,隻偶爾放放雜物。
若華讓淑秋將前院堂屋安排出一間,把秋生帶過去。
秋雲愣愣的看著,有些不敢相信。
若華將她扶起:“既然來了,哪能讓他住柴房。你們就安心住在府裏,旁的不用操心”
若華這一番善舉卻讓秋雲慌張起來,小姐不明不白的留秋生在府上,該不會是想把秋生當下人使?
秋雲連忙又跪了下去:“小姐,咱們秋家如今隻剩秋生這一脈香火,可不能與人為奴。”說完又抬頭看了看若華,續道:“小姐若是讓他為奴,奴婢寧願他流落街頭。”
若華倒是欣賞她這番維護弟弟的心思,隻是她會錯了意。
“沈府的下人還沒少到要你弟弟補缺的地步,快起來吧。”若華無奈道。
秋雲聞言總算鬆了口氣,撐著腿起身。
秋生這會兒還是塊璞玉,有待雕琢。若華想的是暫時將他留在府裏,再作打算。
淑秋去前院安排完秋生的住處便回了芳華園,回來之後坐在院裏悶悶不樂,若華見了問道:“你這是怎麼了?難不成跟槿秀一樣讓秋雲他弟弟把魂勾去了?”
淑秋噘著嘴,一臉不悅:“小姐這些日子跟換了個人似的,今日在般若寺跟徐家小姐說話把我聽的稀裏糊塗的,現在又收留秋雲的弟弟。從前做什麼總會與我說,如今倒好...都把我當局外人了。”
原是為了這個:“你怎的成局外人了?哪次你不在場?分明就是你腦子笨,偏怪我不與你說。”
這時,槿秀從院外衝了進來:“小姐,老爺要您到書房去一趟。”
若華應了聲“嗯”,又瞧了瞧淑秋。見她還在生悶氣,若華便整理衣襟,去了書房。
沈老爺什麼都好,就是行事不夠果斷決絕。若非如此,沈家興許又是另一番光景。
若華到了書房門前猶豫了一陣,最終還是將門推開。
沈老爺伏在案桌前寫字,身著水墨色寶相花紋服,眉宇之間難掩其風姿。若華記憶中父親的容顏,漸漸有了具象的參照。
見若華進來沈老爺放下手中的筆:“華兒,你過來。”
若華恭順的行至沈老爺身邊,案桌鋪著的宣紙上寫的是“上善若水”四個字。
沈老爺不來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一套,希望兒子女兒都才高八鬥。可惜,文昊勤快卻愚笨,若華聰明卻憊懶,這讓沈老爺操碎了心。
見若華到了身旁,沈老爺指著桌案上那張宣紙,問道:“你來說說,這四字何解?”
若華思索片刻,應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自《道德經》。意思是善行最高境界,當如水的品性一般,潤澤萬物而不爭名利。”
沈老爺不甚滿意:“這都是書麵語,可有你自己的見解?”
若華笑了笑:“華兒覺得,這與佛家思想雷同。相傳佛祖見一鷹鷲臨將餓死,基於悲天憫人的慈心,逐自割肉喂食之,以保存其性命。佛門以普渡眾生為己任,不光是鷹,更是萬物。與道家利萬物而不爭,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大致推崇的就是,抱以善心、常助他人之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