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夢初醒(1 / 2)

沈若華此生最大的遺憾乃錦衣玉食不知惜福,父母雙全未能盡孝。不識這腳下一方土地是多少輩人幸幸苦苦創下,待到富貴榮華皆散盡,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方知悔。

那年沈家出了位名動京州的狀元郎,原以為沈家能從此光耀門楣,誰料卻是曇花一現,那狀元郎便是若華的父親。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汝南候府嫡女季氏下嫁沈家,當世人隻道這狀元郎可謂是人生贏家。

本該是家和人興百福至,本該是兒孫繞膝花滿堂。奈何卻落了個悲涼的結局。回到京州後,若華曾回去看過那個生養她的地方,仍是粉牆朱戶,毫無頹敗色,卻早已易了主。

淑秋自若華回來後便總來連雲庵照料她,若華身子不好,倒叫淑秋費了心。她是若華從前的貼身婢女,現已嫁了人,跟著她丈夫進了一戶商賈人府中做了食材采買的管事嬤嬤。淑秋早已沒了服侍她的義務,終歸是年少一點一滴積累的情誼,淑秋總是記掛著這位從前的主子。

“姑子,這冬日裏寒氣重。你身子又不利索,便好生躺著,別總杵在門前吹風。”淑秋說著上前扶若華坐到了榻上。

若華望著窗外若有所思:“若我沒記差這樣的寒冬十五年前也有過那麼一次,當時覺著漫天飛雪好看得緊。如今同景,心境卻不再似當年那般了。”

淑秋將手裏的藥碗遞到若華手中:“如今正當亂世,我瞧著今年冬天嚴寒怕是比那年更勝,姑子尚有心思觀雪興歎,卻不知有多少人撐不過這寒冬。”

手上逐漸溫熱有了知覺,端起藥慢慢往嘴邊送。淑秋還在一旁候著,若華望著她:“觀一觀有何妨,指不定我便是那撐不過去的,隻願菩薩許我個如意的來世,也不枉我侍奉多年。”

淑秋皺眉,似是生氣:“姑子又說胡話,什麼來不來世,莫說不吉利的。”

若華苦笑道:“這麼多年什麼風雨沒經過,哪還在乎吉不吉利的。”

淑秋歎了口氣,收拾好食盒,替若華掖好被角,又到書架上找來幾本書放在床邊上:“姑子要是覺得煩悶就看會書,外頭風大。”

若華點了點頭應道:“好了,我都知道了,你快些回去吧。”

淑秋應了聲是,拎著食盒,掩好門便走了。

若華隨手翻了會兒書,終是無法集中精力去讀,便放下手中的書,沉沉睡去……

.

“若華,若華......”

“小姐,快醒醒......”

哭聲喊聲在若華耳邊嗡嗡作響,腦袋隱隱作疼。心中莫名的煩悶,若華索性不去理會周圍的雜聲,又睡了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耳邊沒了嘈雜聲,頭上疼痛也減輕了些。若華緩緩撐開眸,入眼便是妝花床幔,鏤空雕欄。屋裏已經沒了其他人,窗外透進來的陽光倒顯得鮮活起來。

這時門外響起腳步聲,有人推門而入。

槿秀進屋見若華坐在床邊,驚喜道:“小姐。您醒啦!”

若華此時隻著了件裏衣,槿秀見了又連忙找了麵衫罩在了若華身上。

槿秀是周嬤嬤的閨女,周嬤嬤則是打小跟在沈夫人身邊的侍婢,槿秀十歲那年跟了若華。

“夫人還不知道小姐您醒了,奴婢得去通知夫人。”槿秀說著興衝衝的跑出了房門。

房中擺設一如當年,而睡在房裏的人卻早已不是當年的人。遙想連雲庵的冬日,若華本以為自己就要這麼去了,誰知一覺醒來,半老徐娘成了亭亭少女。

若華正想得出神,淑秋端著銅盆進了屋。若華見到淑秋總覺得恍如隔世,太不真實。

淑秋生性溫婉,他的父親本是地方小官,與沈老爺少時有些交情。因犯了事被貶,之後再無鬥誌鬱鬱而終。淑秋的母親去得早,續弦的夫人待她不冷不熱。她爹一走,家也散了,淑秋成了孤兒。沈老爺前去吊唁時將她帶了回來,因身份特殊才做了婢女,事實上她並未做什麼粗活。若華與她一同長大,情同姐妹。更因上一世淑秋顧她護她的原由,若華對她更為敬重。

淑秋放下手中的銅盆:“我見槿秀急急忙忙跑出去,就猜到是小姐醒了。小姐可還覺得哪裏不舒服?”

若華揉了揉後腦勺:“已無大礙,隻是頭還有些疼。”

淑秋聞言鬆了口氣:“那便好,估摸著再喝下幾劑藥便能大好了。”說完又想了想道:“昨兒少爺來看您,您還未醒......”淑秋這是特意在若華麵前提文昊探病之事。

從前若華一點不喜愛這個胞弟,因為他太過聽話,沈老爺讓他做什麼他便做什麼,活像個人偶。若華少時愛捉弄他,將他書架子上的書撕得到處都是。

沈老爺回來看到院子裏飄著的殘頁怒不可遏,讓文昊趴在長凳上,用藤條使勁兒抽打。沈老爺問他為何撕書,他咬著唇不吭聲。無論季氏怎麼勸阻,沈老爺都不依,那是若華第一次見沈老爺動這麼大的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