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 男孩做錯事,要立即指出來
多湖輝上中學時曾有過這樣的經曆:
有一次,老師發下試卷,多湖輝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比預想的差得多,心裏大吃一驚。記得考試時,除一道題沒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試卷之後才明白,自己因計算錯誤丟掉了好多分。回家後,他把試卷拿給父親看,父親看完卷子後說了這麼一段話:“看了你的答卷,發現你太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對了,最後卻寫錯了答案,還有的把加減弄反了,像這種本不該錯的卻錯了。現在,請你馬上把錯改過來,否則將會一錯再錯,養成粗心大意的習慣,後果將不堪設想。”
無意中犯的錯,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它的負麵影響也是很大的。
同樣,當男孩犯了小錯誤,就應“隨時確認”,及時給予批評警告。有時,男孩未必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不加以糾正,小錯很可能演變成大錯。因此,不斷糾正小錯誤,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有一句話叫做“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點小過錯不斷縱容,就會累積成大過。因此,父母在教育男孩時,一定不要縱容男孩的小過錯,要不然隻會害了男孩。
有一種父母,對男孩的小過總是姑息縱容,如果碰上心情好的話,甚至還要表揚兩句。等到男孩把小錯變大過時,他們就又變得異常憤怒,嚴厲地責罰男孩,殊不知這些教育男孩的觀點、行為都是相當錯誤的!麵對男孩的小錯誤,父母要立即糾正,正所謂“堵蟻穴而保千裏之堤”。如果男孩犯下小錯誤,當父母的不能立即糾正,一旦男孩犯下大錯誤便後悔莫及了。父母應該知道,盡管小孩的判斷能力比不上大人,但是他們區別好與壞的能力還是有的。如果男孩犯了錯誤,在他的意識裏,他會感覺到自己做了錯事。此時,父母應當抓住男孩“我犯錯誤了”的心理,立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行為上的糾正,這樣一來,男孩就不會再犯此類的錯誤了。
6歲的小航總喜歡玩火,隻要是與火有關的東西,例如火柴、打火機,甚至於家裏的爐灶他都要去擺弄擺弄。小航的爸爸自己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打火機,從氣體、電子式到機械式打火機,甚至於還有古老的“火鐮”……對於小航玩火的行為,父母從來沒有給過任何處罰,他們覺得玩火也不是什麼大錯,看著兒子熟練地使用各種打火機,小航的爸爸甚至還得意地說:“瞧,我的兒子就是像我!”
一天,小航在家裏玩一個爸爸剛買來的打火機時,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燒了個洞,臉上還蹭上了不少黑灰!小航的媽媽看到兒子的狼狽樣,非但沒有狠狠地教訓他,反而笑得喘不過氣……又過了些日子,父母帶小航去農村的姥姥家,一不留神,小航居然和幾個表兄弟一起玩起火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姥姥家的草垛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小航的爸爸跑來,怒發衝冠,拉過小航就是一頓痛打!
父母除了及時指出問題外,還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1.不能一味嗬斥
如果父母在一旁嗬斥,男孩剛剛萌發的反省心也會一下子化為烏有,進而產生反感,破罐子破摔,如此就會帶來相反的效果。當男孩遭到較大挫折時,換句話說,當男孩處在成長的關鍵時刻時,父母與其當場數落,不如給男孩留下自我思考的機會,等事情過後,再慢慢地“細問”:“那件事怎麼樣了?”“當時覺得很困難吧?”有了反思的機會,男孩才有可能從各個角度去檢討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
2.批評男孩要適時適度
男孩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仿佛已經過好些天了,加上男孩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家長批評男孩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3.批評男孩一定要就事論事
批評男孩的時候不要把過去的事情扯出來,家長常犯的毛病就是喜歡秋後算總賬。男孩本來有幾件事情做錯了,當時父母心情好,就不管不說,等到後來男孩的舉動越來越不像話,這才開始發火,而且把已經過去了的事情重新提起,這樣做隻會增長男孩的抵觸情緒。
4.批評與表揚相結合
平時要本著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男孩會覺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隻批評不表揚,男孩會因你隻看到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優點而不滿,從而不願意接受批評。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男孩做錯事,要立即指出來
1.麵對男孩的小錯誤,父母要立即糾正,正所謂“堵蟻穴而保千裏之堤”。如果男孩犯下小錯誤,當父母的不能立即糾正,一旦男孩犯下大錯誤便後悔莫及了。
2.如果男孩犯了錯誤,在他的意識裏,他會感覺到自己做了錯事。此時,父母應當抓住男孩“我犯錯誤了”的心理,立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行為上的糾正,這樣一來,男孩就不會再犯此類的錯誤了。
孩子做錯事,父母要及時指出
不要縱容男孩的小過錯,不然隻會害了男孩。
孩子犯下小錯誤,父母應該立即糾正,防患於未然。
084 與其打罵男孩,不如給他個“三明治”
批評和表揚是一件事情的兩麵,它們同樣都是在給男孩進行一種評價。而批評帶給男孩的感覺總是負麵的,為了讓這種負麵的傷害減小到最低,我們應該在批評男孩時,放棄攻擊男孩的人品和性格,轉而在陳述問題時指出男孩在某件事上的錯誤並和男孩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對事不對人。
許多父親一生氣,就毫無顧忌地打男孩。等他們平靜下來之後,又去親吻撫摸男孩被打疼的地方,或者給男孩糖果吃。這種教育方法絕不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隻能造就出懦夫和蠢材。男孩有時候可能會犯一些很讓人生氣的錯誤,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以打罵來解決問題。
被關在少管所裏15歲的劉蒙,原來在家就是個十分頑皮的男孩,常常受到父親的打罵,在班裏常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狠狠地批評、諷刺、嘲笑。慢慢地,他開始處處與老師作對,不久就被校長在全校點名批評,回家後再次被父母打罵。他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裏最後淪為罪犯。
男孩難免有錯,家長隻會打他,學校老師總是批評他,這男孩會怎樣呢?他得不到鼓勵和支持,結果他消極到了極點,覺得無助、永遠不能重新再來過;他不知羞恥、犯罪為何物,他什麼都敢做。
當男孩做錯事情的時候,比如逃學、不交作業、打罵同學,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地打罵男孩,粗魯的管教方式往往隻能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罵男孩,似乎是父母習以為常的事情,做作業的時間到了,男孩還在看電視,你可能生氣地吼:“都什麼時間了還在看電視,難怪學習那麼差!”
男孩的考試成績下來了,你又大聲訓斥:“為什麼這次成績還是沒有進步,你就不能好好學習?”
男孩周末睡懶覺,你吼道:“都幾點了還睡覺,快起來看書!”
在管教男孩時,“責罵”確實是教育男孩的一種方法。我國民間不是有“不打不罵,男孩就不長進”這麼一句俗話嗎?所以罵是應該罵,但是應該怎麼“罵”,卻大有學問。因為簡單、粗暴的責罵不但不能使男孩從心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而且更容易引起男孩的反抗。這種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會造成父母和男孩間產生隔閡和衝突,於是父母總是感慨,男孩怎麼越來越難管了,男孩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你越批評男孩,男孩越是和你對著幹。也不知道罵了多少回了,男孩就是當做耳邊風……
對於未成年的男孩來說,他們由於不成熟、自我約束力差、自我糾錯能力差,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不但錯誤百出,而且經常是在犯同樣的錯誤。有些家長非常嚴厲,對男孩的要求過於苛刻,男孩一出錯,家長就頻繁地批評,試圖把男孩“罵”醒。但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地罵、言辭激烈地罵,還是語重心長地罵,這種帶有批評成分的教育效果都是不理想的。
在批評男孩的時候,運用“三明治”法比較容易讓他接受。所謂“三明治”是指把批評的內容夾在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這種現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層是認同、賞識,肯定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麵;中間這一層夾著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這種批評法,不僅不會挫傷受批評者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且還會使其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麵。
085 不要當眾訓斥男孩
“兒子是我的,我說兩句怎麼了?”麵對旁邊人善意的勸告,那位爸爸理直氣壯地說。而兒子卻一直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
爸爸的理直氣壯來源於他對兒子作為私有財產的認定。
“又考那麼低!看看這分數!”媽媽將試卷抖得嘩嘩作響,像在尋求客人的同情。客人略顯尷尬。媽媽又說:“看書去!怎麼還不去!連我的話都不聽了!”男孩怏怏離去。
媽媽拿出了最後的一張王牌。當著男孩的麵,對客人說:
“我說錯了嗎?他一直都這樣,我看是改不了了!我也不抱什麼希望了。”媽媽氣憤失望的表情讓兒子無地自容。屋子裏寂靜後繼續喧鬧,有勸慰的,有附和的,聲音迭起。
母親總是一次次地揭短,讓兒子難以忍受。
“沒什麼,小男孩,哪懂什麼自尊啊!”嬉笑中繼續攀談。
自尊心的有無,年齡不是評判的標準,家長看似無意的言語其實已經滲透到男孩心靈深處了。有些父母還錯誤地認為,為了讓男孩吸取教訓,就采取當眾批評的方式。比如,有些母親常常說:
“孩子就得經常說,要不就忘,你看上次我跟他老師提了一次他尿床的事,以後不是再也不尿了嗎?6歲的男孩,說出來我都覺得丟人。”
母親自己尚且覺得丟人,更何況是作為當事人的男孩,不僅要忍受母親的嘮叨還要承受自己被當眾揭短的難堪。
奉勸母親放棄嘴巴的一時舒服,不要讓男孩的自尊無處可藏。
對於孩子,我們總是忘記一個事實: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是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和我們一樣有著自尊的“人”。
我們先來設置一個場景,假如在公司的年終舞會上,有一個同事突然大庭廣眾之下笑著說:“你的舞怎麼跳得這麼差啊,就像是大象在扭動。”“你唱歌可真是難聽”,你聽後會是怎樣的反應?實際上,你當眾揭男孩的短時,他和你此刻的感受是沒有區別的。
特別是那些有辱人格的語言絕不能使用,批評男孩的場合也要有所選擇,盡量不要當著外人或男孩朋友的麵批評男孩。如果場合不對,那麼本來男孩可以接受的意見也會引起男孩的反感。
已經上高二的小斌仍然“玩”性不改,每周六都要玩一會兒電子遊戲。說是“一會兒”,實際上卻是好幾個小時。因為他每次都要打一局,而一局至少得打過好幾關,有時甚至能從頭打到尾,這樣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有時母親看不過,便吼他:“別玩了!快去寫作業!”他往往會以“隻差一點就過關了”為理由,再拖半個小時。
為了幫助兒子改掉貪玩的壞毛病,母親想了個好辦法。又一個周末,母親約了自己的幾個朋友聊天,並讓小斌服務。就在小斌為阿姨削蘋果的時候,母親提起了如何對待男孩貪玩的話題。幾位朋友都有十七八歲的男孩,所以都有話說。其中一位說:“我兒子已經上高三了,還整天惦記著玩,家裏看得緊,他就到遊戲廳、網吧玩,我都快愁死了。”小斌在旁邊很緊張,生怕母親揭自己的底。
小斌的媽媽接過話茬說:“你越管得緊,他越不聽話。我就從來不管小斌,每周他都可以玩一個小時的遊戲,而且很守時,說一個小時,就一個小時。”說著,看了看表,然後對小斌說:“兒子,到了玩遊戲的時間了吧?去吧,玩一個小時就停。”
那天,小斌很自覺地在遊戲機旁放了一個鬧鍾提醒自己,一個小時後,輕鬆地退出了遊戲。以後,不管母親在不在旁邊,小斌都隻玩一小時,到了時間就立刻停止,再也不用母親費心了。
偉大的教育家洛克說:“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如果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不要當眾訓斥男孩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訓斥男孩應該避開眾人,私下裏進行。但有些父母卻錯誤地認為,為了讓男孩吸引教訓,就采取當眾批評的方式。那我們先來設置一個場景,假如在公司的年終舞會上,有一個同事突然大庭廣眾之下笑著說:“你的舞怎麼跳得這麼差啊,就像是大象在扭動。”“你唱歌可真是難聽!”你聽後會是怎樣的反應?實際上,你當眾揭男孩的短時,他和你此刻的感受是一樣的。所以,盡量不要當著外人或男孩朋友的麵批評男孩。如果場合不對,那麼本來男孩可以接受的意見也會引起男孩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