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 / 3)

吉鴻昌(1895-1934),河南省扶溝縣人,中共黨員。受父親影響,吉鴻昌幼年即具有愛國思想。1913年秋,不滿18歲的吉鴻昌入馮玉祥部當兵,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被馮賞識,提升為手槍連連長,不久又升為營長。

1921年,吉鴻昌回鄉探親,拿出全部積蓄,利用一所破廟作校舍,創辦了“呂北初級小學”,並立下規定:凡是貧家子弟,一律免費上學。學校規模一度壯大,曾被譽為“豫東第一”。

1925年10月,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旋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不久,他結識共產黨員宣俠父等人,開始接觸革命思想。1926年9月,吉鴻昌奉命北伐,打得奉軍節節敗退,所部被譽為“鐵軍”。

1928年吉鴻昌任第30師師長,調防甘肅天水。1929年7月,進兵寧夏,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軍軍長,整飭軍隊和吏治,致力於漢回團結,提出了“開發大西北”的口號,決心為民興利除弊。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吉鴻昌奉命率部從寧夏出潼關,參加討蔣大戰。9月,馮玉祥戰敗。吉鴻昌為保存實力,接受蔣介石改編,就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不久被蔣介石指派進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但他消極進攻,蔣介石認為他有“謀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軍權,逼迫他出國“考察實業”。

1931年,吉鴻昌到了美國,卻連遭打擊:那裏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讚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隻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麵寫道:“我是中國人!”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吉鴻昌即回國寓居天津,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係。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環球視察記》,抒發自己憂國報國的熱情。同年秋,他在北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隨後,他按照黨的指示,到湖北黃陂、宋埠一帶召集舊部策劃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赴泰山動員馮玉祥出山組織武裝抗日,並變賣家產6萬元購買武器,積極聯絡各地抗日零散武裝,作起兵抗日準備。

1933年5月26日,吉鴻昌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集合東北義勇軍等武裝,在張家口宣布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率部向察北日偽軍進擊,在收複康保、寶昌、沽源等城池後,又向多倫進攻。經過5晝夜的血戰,7月12日終於收複多倫。4城的收複,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誌。然而,蔣介石卻反誣同盟軍破壞“國策”,令何應欽指揮16個師與日軍夾擊同盟軍。

1933年8月,吉鴻昌在無奈之下找到方振武,準備一同進攻由國民黨軍駐守的北平。9月21日,行進到日軍和國軍交界的非武裝區,日軍飛機投放傳單,要求吉鴻昌3日內離開,不然派兵剿滅。10月10日,部隊在進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時被中央軍、晉軍、西北軍包圍,軍隊嘩變崩潰。為了保存抗日實力,吉鴻昌與方振武到國民黨第32軍駐地同其將領商震談判。不料,蔣介石卻電令商震把吉鴻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審問。途中,吉鴻昌用計使方振武脫身。車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員在吉鴻昌的感化下,冒著生命危險放走了吉鴻昌。

1934年5月,吉鴻昌回到天津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他家三樓一角,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機關刊物《民族戰旗》報。他的住宅也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被黨內同誌稱為“紅樓”。

1934年11月9日晚,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並引渡給北平軍分會。敵人使出種種手段,迫害逼供。吉鴻昌大義凜然地說:“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產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11月24日,蔣介石下令,將吉鴻昌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就義前,吉鴻昌從容走上刑場,以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正氣浩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然後慷慨陳詞:“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著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對劊子手說:“我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後挨槍。你在我眼前開槍,我要親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麵對劊子手的槍,他凜然高呼:“抗日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吉鴻昌壯烈犧牲,年僅39歲。

(二)

在當今的這個和平年代,雖然已不需要我們去拋頭顱、灑熱血,不需要我們犧牲個人生命,但我們仍要永遠銘記先烈們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銘記他們的犧牲;銘記他們為國家利益和革命事業而犧牲自己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