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鼓勵創新,允許失敗(1 / 2)

爭奪先機製勝條件之所以如此困難,就在於要通過迂回遙遠、曲折的途徑,達到徑直、捷近、容易的目的,化不利為有利。

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其所著《間接路線戰略》一書中指出:在戰略上,最漫長的迂回道路,常常是達到目的地的最短途徑。所謂間接路線,即避開敵人所期待的進攻路線或目標,在攻擊發起之前,首先使人喪失平衡。這一論點,可謂是對“以迂為直”所作的注解。

孫武議論迂直問題時,指出:“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意思是,爭取先機之利最困難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彎路變為直路,要把不利變為有利。所以用迂回繞道的佯動,並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所要爭奪的要地,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了。孫武認為在曲折、困難,不利作戰的情況下,換一種思維模式和方法,甚至是退縮或忍讓,不乏為一種好的選擇。這樣往往能使自己擺脫困境,反過來爭取先利和主動,贏得勝利。

這種以迂為直的方式體現了創新的思路,也就是說,企業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不要害怕陷入困境而不敢行動。失敗是企業創新路上的必經之痛。在企業創新的過程中,成功和失敗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麵,崇尚成功,同時也要容忍失敗。創新過程中的失敗也是無形財富的積累過程。

大多美國企業的管理者都知道要想讓員工敢於創新,就要先讓創新者打消害怕失敗遭受懲罰的念頭。這些管理者深明這樣的道理:要想進行卓有成效的創新,就得進行不同形式的嚐試,並在嚐試中保留正確的東西,摒棄那些無效的東西。所以,要進行創新,首先必須建立起“失敗後還有明天”的思維,創造更加自由寬鬆的人文環境,讓“接受失敗,容忍失敗”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文化。

奧蒂斯電梯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典型的美國企業,它的總裁蘇米特拉·杜塔就對員工宣揚這樣的觀點:“放手去做你認為對的事,即使你犯了錯誤,也可以從中得到經驗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一來,企業的所有員工便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探索、實驗、發揮創意,為企業做出一番貢獻。

蘇米特拉·杜塔經常鼓勵下屬,他說:“如果我們隻知道執行上司認為對的事情,這個世界永遠也不會加速進步。”他要求公司的每一個主管必須鼓勵和培養員工的創造力和毅力。“年輕人總是有些創意的,主管不應該隻懂得向他們填塞那些現成的觀念,這樣可能會扼殺不少本來很好的創意。”蘇米特拉·杜塔還認為,企業不宜將員工的職責範圍定得太細、太清楚,這樣既不聰明,也沒有必要。隻有管理者把所有員工視為一家人,員工才會安心自覺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否則,隻會限製員工的創意和靈感的發揮,損傷創造力。在奧蒂斯電梯公司,不允許責罰犯了錯誤的員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犯錯的原因,而不是懲罰犯錯誤的人。

有一位公司的總裁曾經對蘇米特拉·杜塔抱怨說,公司裏有時會出點差錯,但又找不出該負責任的員工,真不知為什麼。蘇米特拉·杜塔趕緊回答,找不出是好事,如果真找出那位員工,可能就會影響其他員工。他說:“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我也犯過錯誤。例如,我們奧蒂斯係統是一種領先於時代的產品,雖然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電梯係統,但是公司進入市場的時機卻不恰當。本來我們奧蒂斯係統最適合於超高層建築,但正好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幾個月推向市場,幾周後這一世界上最大的、最有生機的新摩天大樓市場就崩潰了。我的決策出現了失誤。”他繼續說,“誰也免不了犯錯誤,尤其是在創新過程中更是如此,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錯誤也不至於動搖整個公司。錯誤也許不可原諒,但是犯錯的人卻是可以原諒的,如果一個員工因犯錯誤而被剝奪升遷機會,他也許就此一蹶不振。這樣誰還願意為公司作更大貢獻呢?假使犯錯誤的原因找出來了,公之於眾,大家都會牢記在心的。”